回首30年:最新解读“芜湖模式"


      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30年,芜湖由一座“南烟北铜中芜纺”的小而全的城市,迅速成长成为全省先锋,正在向着长江沿岸重要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城市,和宁汉之间开放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经济中心的目标迈进。这30年,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而复杂的时期,也是芜湖在各种怀疑、争论和不断地解放思想中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30年。这是芜湖坚持发展的硬道理,抓住机遇、创造机遇,推动投资、融资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的30年, 是实现GDP总量不断跃进新台阶,大胆敢超,跨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的30年,也是广大市民得实惠最多的30年。这一被外界广泛赞誉的“芜湖模式”,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见证,也是对未来的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的揭示。总结过去,对受到外界广泛赞誉的“芜湖模式”进行新的解读,有利于对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努力,

     三十年来,芜湖的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一是发展动力上的创新特征,即政府作用上创新、体制上的创新。历届市委市政府有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日无为,三日不安”;有“百姓痛苦感同身受“的思想理念和造福人民的雄心壮志;有海纳百川、让芜湖成为投资兴业热土的胸怀,外商投资成功率高、集中度高、效果明显;有制定积极可行的政策制度的能力和改变落后现状的社会管理能力,政府功能在城市规划上得到很好的发挥。实施市县行政改革,围绕“用人、用钱、用地、用权”推进以法治市,营造出迅猛发展的良好环境 。
     二是发展探索上的时代特征,即以摆脱落后进入先进状态为目标,从追求增长到打破GDP的束缚,始终遵循国内外产业分工和转换规律,积极引进利用外资,促进大企业迅速成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壮大支柱产业规模,加快融入“长三角”,确保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发展方法上的统筹特征。无论是早期的资产重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还是“三个集中”、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既是芜湖的发展实践,又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其特点是抓住国内外机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注重城乡统筹,把“三农”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呈现出芜湖经济发展产权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产业集中化、城乡一体化的格局。
     四是在发展的内涵上人本特征。把富民与强市有机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教育均衡、公共服务均等,倡导“全民创业”,居民收入年均两位数增长,参保人数大幅增加, 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三十年间“芜湖模式”,主要是芜湖在高速发展、迅速崛起过程中不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些亮点,有些亮点还光芒四射,令人钦佩和惊叹。但是,芜湖经济发展也呈现新的问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与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并存,经济发展模式由政府推动向创新推动的转换尚未完成;在许多领域实现改革的突破,政府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企业减负、降低投资者运行成本大见其效,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土地和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生态环境的约束不断加大,资源约束更加显现;城乡居民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城乡,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等等。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准确领会科学发展观,有助于我们应对新形势下发展中的出现的新问题,在新的实践中创造新的“芜湖模式”。

     ]一是在发展的全面性上,实现加快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发展,构建和谐芜湖,关键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加大经济政策和制度的创新。政府财政以民生为导向,以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加大对“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培植百姓创业精神,把“全民创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在政策上创新,如鼓励和规范创业,让想创业的人能方便的创业,或失败的企业快速有效的通出市场,提高芜湖内源经济在竞争中重新配置资源能力的经济手段。创业精神日益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方法一直有创业经商的良好传统,这也是这些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在发展的可持续性上,实现政府推动向资本推动、创新推动的让渡。在继续招商引资的基础上,更多地利用资本市场来推动芜湖经济发展。我市目前只有海螺水泥、海螺型材、鑫科材料、芜湖港等几家上市公司,不但与先进城市如江阴相比差距很大,而且不利于我市中小企业升级,也制约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发展芜湖经济,表现在A股市场上,主要体现在已开放的中小企业板块和很快推出的创业板、企业短期融资债券的开放上,研究国家金融政策的重大变化,积累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经济的丰富经验,是未来五年抢抓机遇的重要课题。弘扬奇瑞自主创新精神,以支柱产业、重大工程、重点科研和技术项目为信托,将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发展质量的切入点的关键环节,采取股权配给、职称评定、技能认定、成果奖励、政府津帖等措施, 培养引进人才,健全研发机构、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以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促进“2215”发展目标。对此可以借鉴发达地区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的做法,为各行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开发和推广、新技术交易和专业技术咨询、培训和其他专业服务。

       三是在发展的协调性上,实现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形成工贸型、开发型、工矿型、旅游型等多种形式的中心城市卫星城。重点是着力培育代新型农民,实现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向规模化经营的转变,社会属性由生产者向经营者的转变,民事法律地位由自然人向企业法人的转变,逐渐造就一批集经营管理、生产示范和产业化经营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家、职业农民。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上,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把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起来,在重点企业、优势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上实现“五个突破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