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编织起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天罗地网”


         记者25日从中央纪委监察部获悉:到目前为止,中央纪委监察部和18个省级纪检监察机关相继开通了举报网站。(2008年1月26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贪污腐败,对于广大群众而言,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对于有些官员而言,却是津津乐道,爱不释手。一方是预防和惩治,一方是隐藏和逃避。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腐败分子再狡猾,终究逃脱不过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但是,在没有取得最后胜利之前,丝毫都不能放松警惕。 

         治理腐败,贵在预防,重在惩治。而预防的重要一环是监督管理,惩治的前提条件是发现线索,两者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现实已经证明,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访举报一直是发现案件的主渠道,在揭露腐败、提供案件线索乃至查清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腐败工作有了全民的思想基础和积极性,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已经失去了的那部分经济利益,包括我们公平、合理、理智地去将人民所要爆发的情绪加以正确地引导出来,更有利于打击腐败分子,巩固国民经济与国家和地方政权的和谐社会建设。 

         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扩大群众参与度和举报面开拓了新的时空阵地。现在,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群众只要一上网,就能够将任何信息和线索发送出去。特别是一些网站相继开通的论坛、博客等,更是给群众诉求民意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国内的一些大案要案,比如山西的“黑砖窑”事件、唐山的“黑社会”等,也是在媒体广泛披露和群众大力呼吁的情况下,取得重大突破的。网络舆论和网上民意已经成为了推动政府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巨大力量。 

         但是,群众在网上发表观点和提交诉求的时候,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合法权益会不会受到伤害的问题。群众打到蛇以后,最怕被“反咬一口”。确实,一些地方的领导者,由于存在独断专行的思想,对一些群众的善意建言,不能很好地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仅凭一纸命令,制造出像“彭水诗案”等莫须有的“诽谤案”出来,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更极大地挫伤了群众参政议政、监督举报的信心和热情。如何更好地引导群众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中去,充分发挥群众的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中央纪委监察部和18个省级纪检监察机关开通举报网站,应该说是给那些想举报又不敢举报的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从中央到地方将严肃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案件,坚决纠正限制、刁难和拦截群众正常信访活动的行为,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信访举报环境。 

         信访举报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具有信息量大、发现问题早的优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第一道工序。网上举报更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科学合理地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发现线索、查办案件的客观需要,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犯罪分子再会伪装,总是逃不过群众敏锐的眼睛。事实上,历史证明,在反腐败这个历史重大问题上,运用毛泽东的“人民战略战术”是正确的。特别是当前情况下,我们仅仅靠局部、被动地反腐败,是适应不了纷繁复杂的斗争形势的。要想达到和实现战争的最后胜利,还得广泛地发动人民,紧紧地依靠人民积极投入到反腐败的战争中来,共同编织起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天罗地网”,让大小贪官污吏和各式腐败分子无处藏身。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蔓延和腐败思想的增长势头。同时,更能让反腐败深入人心,从而为构建和实现中国真正公正公平的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组织、人员建设基础。



新闻链接: 

         中央纪委监察部和18个省级纪检监察机关开通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