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笔者写的第一个弥天笑话是媒体,想不到2008年却在国家标准上也有弥天的笑话。
2008年国家颁布馒头标准:必须是圆形。
由河南兴泰科技实业公司、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起草的小麦粉馒头标准经国标委确认,正式成为国家标准,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其中一段这样写:该国家标准适用于以小麦粉为原料生产的商品馒头,但像荞麦等杂粮类馒头就不在标准内。在感官方面要求馒头必须是圆形,形态完整和美观,没有褶皱、斑点,气味有小麦香;馒头的体积不能太小,1克面粉体积最低限度必须超过1.7毫升,小于这个体积的馒头就不合格;馒头水分有最高限量要求,要小于等于45%,否则极易长毛。
目前,我国北方市场上的普通馒头1元能买四五个,而河南兴泰科技实业公司按照这种新国标生产出来的馒头每个却卖到0.5元-1元。据河南兴泰科技实业公司总经理郑心羽介绍,这种馒头看准的是高端市场,2008年春节前,这种馒头将占领全国20个省市的高端市场,装进礼品盒的会更贵一些。
河南省质监局副局长肖继业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得标准者得天下。”
笔者思考的第一个问题,馒头是高端产品还是普通百姓食用的食品?目前国内馒头受食群体是谁?笔者虽然是南方人,馒头没有北方人吃得多,但是笔者也经常买馒头作为早点,虽然自己吃的是去自己感觉放心的摊买的馒头,因为口感以及味道比较习惯。而馒头店又是下岗工人,可馒头的味道还强于别人,因此笔者基本认定了去买。而且笔者相信自己的饮食也十分讲究,深信该馒头很好,而且有圆的大馒头,也有刀切的小馒头。看到馒头国家标准后,笔者不仅要问,难道馒头标准就这样规定为高档?按标准制订者的意思,馒头还得从一元钱四五个进行涨价?笔者实在是有点不明白标准为什么这样制订。
笔者思考的第二个问题,馒头有刀切的馒头与手工做的馒头,难道必须是手工制作的馒头才符合标准,用现代化制作的,非圆形的就不可以称为馒头?笔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在世界的普及,采用设备制作并不是一定要圆形才是馒头。笔者相信,无论是谁,吃了非圆形的馒头后,不会否认此不是馒头。馒头的卫生与饮食健康可以有个标准,而用形状也做了规定似乎有点画蛇添足。大家知道,目前国内有不少馒头制作坊,几乎每个城市均有,他们不是大企业,但是他们服务着一方民众,也深得当地民众的信任。而民众对他们的信任并不是馒头的形状,而是他们的手工与卫生。
笔者思考的第三个问题,如果规定了水份,那么如果包子如何来衡量?因为狗不理包子与上海小笼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包子,水份完全不同,又任何来衡量符合标准呢。笔者思考着,既然是国家标准,是不是国家标准应该考虑到全国的情况?如果再来个包子标准,规定了水份,笔者相信,狗不理与小笼包总有一种不可能再继续留存下来,甚至两种均无法符合标准。
笔者思考的第四个问题,国家标准的实施为什么如此的草率?一个涉及大部分受众是老百姓标准没有经过各省市的有关部门以及听证,就草率地把企业标准升级成为国家标准,是为什么?在过去,很多标准从企业标准转变为国家标准,是因为国家标准需要从企业那里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现在对标准的起草与实施方法,还保留着三十年以前的方法,就是直接从企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已经太落后了,已经落后于现在社会三十年。
最后笔者认为,实施的国家标准办法应该到改革的时候了。中国经济改革已经三十年,由于改革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如果还采用三十年前的标准起草、选择与公布的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一定会脱离社会发展而闹出很多笑话。
有关高层也应该对一些浮于表面的部门进行一些监管,不能还保留那些远远落后与时代的机构,应该对这些机构进行整顿与改革了。
一些机构与部门该改革了!
笔者个人意见,仅作参阅。转载务必获得网站以及笔者个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