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集结号》
1
公元二千零八年元月一日,偶然间,我也走进了影院,终于再次看到了传说中相当好看的影片《集结号》,之所以说再次,那是因为此前早已在网上下载过,也看过了,但并未如某些小资产阶级分子所说那般超级棒,而这次进影院去看,倒是与先前有所不同。
2
以我之见,看《集结号》的大多是小资产阶级分子,倒不是说小资就不好。原因是这个社会小资还是相当的多的。工人,农民大概无时间,无兴趣,无资金去看,街头小商贩大概忙于倒腾手中的小商品而不暇顾忌这样一部片子,那些流浪者大概更无资财知道影院的门朝哪面开。就是我看这场电影,那也是八百年赶上这么一回。倘若我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那么集结号从其阶级意义来看,仍旧是脱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片子,而只是适应了能给制作方带来商业利润的最广大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口味。然而即使如此,也并非说此片一无是处,有些情节,有些场面,相比较而言还是有所突破的,这是其成功的一面,不然的话,连小资产阶级这个群体也不会买账的。
3
影片既然叫《集结号》,那么自然就是把主要焦点放在这个“号”上的。主人公谷子地由于下令枪杀俘虎,而被关了禁闭,并由此他的全连战士成了编外人员,这虽然并非是团长把阻击任务交给他的直接原因,但或许这里面也是有影响的。在团长交待任务时,团长就已经做好了不吹号的准备,而谷子地却是满怀希望的以为只要吹了号就能够撤出战斗。当阻击战打响后,战士们相继死去,有人听到号声了,可是谷子地没有听见,好多人也没有听见。直到最后一次敌人的进攻,谷子地也被大炮轰过去,结果死里逃生,被当成了俘虏,并由此开始想弄清当年团长到底吹没吹号。自始至终,集结号,成了贯穿整个故事的一个线索,并且是碰上了谷子地这样的人,才会想去弄清到底团长吹没吹这号。倘若换了一个其它人,大概不关心这个号吹没吹,但是谷子地是连长,全连战士到底是牺牲还是失踪是他必须要以正名的事情。但是,当年的解放军到底有没有失踪这一个说法,此处是值得怀疑的。而如果你把他就当一个故事看的话,倒是没什么防碍的。
4
对于影片的场面,音效大概是学了美国大片的两招。这个自然不在我的研究之列,我只想研究这部片子的主题思想与时代意义。
5
这部片子之所以能够使很多人掉泪,原因在于人的一种天生的怜悯,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一文中,卢梭把野蛮人与自然人都具有的品质归纳为怜悯,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属性,当人们在影院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死去的时候,而这种死去却使另一些人获得了生存,这种死就是有意义的,而人所具有的本能便会去同情怜悯那些死去的人们。而这也正是《集结号》之所以令人感动之处,倘若说怜悯是一种本能,那么他就是超越阶级界限的,是不分善恶的。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分,大概也是来源于阶级之分,站在恶的立场,他不认为这是恶,反而以为是善,这便是一个剥削阶级的立场。这也正是自古善与恶 就有争论的原因。都站在自的立场为自己辩护,自然就会形成差异。《集结号》如果将主角切换到国民党士兵上来的话,那么大概他也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国民党士兵也是人,也有父母兄弟,也有人之常情,那些被谷子地的连队战士所击毙的国民党士兵,那个被谷子地下令枪杀的俘虏,如果站在这个立场上,那也同样荡气回肠了。如果我所述的以上结论是正确的,那么《集结号》其思想主题就显得异常模糊了。或许也有人说,这正表现了战争之残酷,教育人们珍视现在和平之环境。如果是这样一个主题,那么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解放战争将毫无意义了。那无非是一场战争,因为残酷,何必要打呢。但影片恰恰没有这样做,而是最终得以重新吹响集结号,为那些死去的战士正了名,烈士的含义便是为人民之解放斗争而付出生命的战士,他们的死是伟大的。然而影片也似乎不是为了表现英雄,那些死去的战士无非是完成了一项任务,而这个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他们却“死心眼”,硬是要等集结号吹响了才能撤,这无疑是讲的军队纪律性,那就是下级无可辩驳的要接受上级的命令,此处似有教条主义这嫌。另外,战士当中的一些人对战争的恐惧,所表现的胆怯,更能说明这不是表现英雄的影片,这就使影片充满了一个创作上的矛盾,徘徊在阶级立场之左右而不能自拔。而这也正是现实社会之写照,现在的很多导演拍的片子总是迎合商业之运作,要求大场面,大花费,大明星,结果导致所拍影片华而不实,而观众却想看到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好片子,这两者之矛盾,便充分显示在了近些年来的几乎所有影片上。
6
艺术作品到底要不要阶级立场?我看是要的,无论哪个作品,无论表现是至高无上的所谓人性,还是表现所谓超阶级的本能,都是一种站在各自立场上的观点表达,倘若不是如此,人便是失去了个性,也就没有了思想与灵魂。而这种站在各自立场上的观点表达,就代表了一个阶级的人群,这无疑就是一个阶级立场。那么,即使是想表现所谓的人性,也是要有人性的高尚与丑恶之分。总之,无论如何,你要么给人以启迪教育,要么给人堕落随性,便是影片必须要面对的东西。常有人说美国大片如何如何好,至于好在何处,很多人是不知道的。美国大片有场面,有效果,有的立意也较深刻,但相当多的美国大片是有阶级立场的,要么讽刺权贵官员,要么讴歌英雄人物,要么使人奋进拼博,争取自由,要么使人腐化堕落,享受侈奢。所有这些,便是一部影片的主题。然而集结号,却不知道要表现什么了。原因就在于它创作之初的这种矛盾而使其主题大打折扣。
7
《集结号》大概是不能归为主旋律影片的,因为没有人认可,也不能认可。团长在一开始就明白是让九连的战士去送死,而影片最后之处的司号员却说是突然接到的转移命令,团长怕整团被咬死,才没有下令吹号,这无疑有个时间逻辑的概念。这个无须多作分析,单从团长的战术上来看,就不够团长的资格,大兵来袭应该是分析如何以最好的方式保存实力,尽最大努力消灭敌人,而团长根本没有召集下级军官进行研究退敌之策,只是一个人命令谷子地死守,而自己却事先做好了不吹号的打算。而后面的情节,团长也是在朝鲜战场上打阻击,掩护主力撤退牺牲了。这些丝毫看不出团长的指挥才能与军事才能,相比较,还不如连长谷子地有指挥艺术,因此我们不知道这个团长是怎么当上的。仅此一点,这便不是主旋律影片了,它既不催人奋进,也不教人以智慧,而又模糊了阶级立场。说到底,此片,只可当作一个故事看看罢了,万不可当真的。
8
从影院出来,头有些发昏,那些为生活所迫仍旧要以卖红薯度日的人们依旧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