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革命书摘(1)
财富的革命,美,阿尔文.托夫勒著,揭示财富的深层原理,空间原理,时间原理和知识原理
托夫勒发现更深层次的并与财富相关的三个基本原理,一是时间原理,也就是财富产生机制与财富本身的”失同步化”现象;二空间原理,也就是财富的流动性,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空间概念越来越可有可无;三是知识原理,也就是非对抗性的知识运用如何影响着我们获取和分配财富.
《知识社会与知识资产问题》-------汪丁丁
所谓第三次浪潮,被称为”服务业的时代”,指非直接生产的工作者人口比例大于直接生产工作者人口比例.非直接生产工作者指:管理人员,金融人员,设计,计划,研究,销售,广告,服务和回收的工作人员.其中大部分可被称为”知识工作者”.
贯穿了两千年以来西方经济学思想史的核心概念----“幸福”,”价值”,”财富”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主要贡献是最终确立了这样的一项基本原理。(1),国民财富增长的最终源泉是劳动分工;(2),劳动分工受到市场广度的限制;(3)贸易的自由化可以拓展市场广度。
贝克尔理论:(1),在劳动分工的拓展与国民财富的增长之间,最重要的中介原因是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的专业化;(2),劳动的专业化是哈耶克曾指出的“知识的分离”的最主要原因,并且因此而发生日益增加的协调分工的成本;(3),一般知识的积累及其在参与分工的专业化劳动者之间的分享,可以降低协调分工的成本,从而导致分工的拓展和财富的增长。
托夫勒对未来分工协调方式的预测是“临时组合”,在整个经济进程中,就是将来越来越临时的工种组合用于越来越临时的用途。
德鲁克认为现已进入“后资本时代的知识社会”,“知识社会”所蕴涵的种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两大基本问题:(1),知识的定价问题,(2),知识劳动者的道德自律问题。
博依索特认为知识社会里,新的生产要素不再是“劳动”和“资本”,而是“数据”和“物质”。人类的生产从物质密集型日益演变为数据密集型。
汪丁丁的序文提供了经济学方面丰富的指引,来帮助读者来更好地理解托夫勒的财富三个基本原理,“时间”“空间”“知识”。
《导言》:
美国和无数其他国家正在向高智商的“知识经济”过渡,知识在财富创造过程中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即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穿越更多的国界,结果不管我们是富有还是贫穷,我们都将生活和工作在这种革命性的财富之中,或者受制于这种革命性财富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将要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经济的冲击与影响力!
如果把财富真正看做是具有革命意义的东西,那我们不仅要看它的数量上的变化,而且要看它被创造,分配,流通,消耗,储存和投资方式上的变化。虽然财富已建立了一个很大的财富体系,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财富体系都不能独立于更大的社会体系而独立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同时请读者不应该忘记最后一个不可逃避的现实:所有的解释都是过于简单化了,不要被简单化的解释蒙蔽而放弃对更深层次的理论的理解与思索。
《致谢》
首先致谢我们遇到的很多具有真知灼见的人与他们的见解。
知识及激励机制在对抗贫困中的作用与见解。
时间与金钱的某些隐性关系。
混沌与秩序是财富的基础。
同时也感谢新加坡国父,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他曾唤醒了全亚洲,使亚洲人民认识到了自己的经济潜力。作为一位资深的政治家和深刻的思想家,他曾与我们一起分享了他对亚洲前途的看法。
最后,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们无法将错误归咎于他人。因此本书中的任何缺点与错误都将由我们来承担。
第一部分《革命》
第一章, 率先创造财富
今天的财富革命不仅会给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带来无数商机,而且也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在这种光明未来的路上却明示着一种警告:风险不仅规模在扩大,而且速度更在加剧!
更严重的是,曾为社会提供过巨大贡献的理性,秩序和稳定的机构,比如学校,医院,家庭,法庭,制定规则的部门政府等等组织,现在却在危机四起的形势下变得无所适从。
在这种经济上高风险加上各种机构功能的疲软下,普通的民众面临着毁灭潜在性的个人危机。失业,退体养老,支付高得离谱的物价和医疗费用。同时在危机下,他们深感天下大乱,道德观念在物欲横流的冲击下迅速死去。
为此我们必须在危机爆发之前认识与驾驭构新的财富体系,深刻理解生产与消费这两大要素的组成与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维系的渠道,那么我们不仅会对自己现在的生活了如指掌,而且对未来也会有敏锐的洞察力与抵抗力!
现有的一切都在更加强化产业对创造性知识的需求。
新的工具:创造知识与财富的工具。也被称之为“资本工具”。在知识经济里必然将产生新的“资本工具”,迅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更多的科学家,更强大的资本工具,快速的通讯系统,广泛的合作和越来越宽广的供提取的知识基础,这些优势的叠加正在改变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