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自1983年开办以来,至今已经历了24个春秋,不可否认,春晚的发展历程中给了中国老百姓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它是时代的产物,也自有其发生、发展的轨迹:随着电视的普及而催生,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多样化的追求而成长,如今又随着人们审美档次的逐步提高而颇受非议。
近几年春节前后,都有不少网友撰文要取消春晚、抵制春晚,去年的十博士,今年有五学者,明年还不知上升为什么层次。他们大声疾呼,俨然视春晚为不可救药,甚至于有人说春晚是中国人的耻辱,称春晚这种电视伪民俗亵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呼吁人们抵制春晚陋习,必欲停办而后快。其实这又何必!春晚只是大众娱乐活动,有什么必要政治化?湖南电视台取消春晚是雪灾影响,特殊情况,而且不过是延期进行,并非要抵制春晚,没有必要拿来说事。
春晚是全球华人的节日文化大餐,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风俗习惯及所处环境等相关因素而形成的审美层次、审美理念、审美需求的不同而造成的众口难调,是会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反映出来,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得到一致认同。既然春晚有那么多的评论与反响,就从一个方面证实了其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仍然有相当广泛的受众做为其存在的基础。
不可否认,春晚发展到今天已经由众望所归过渡到各取所需了,审美多元化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流,部分人对“春晚”出现审美疲劳也是很正常的。至于里面的一些阴暗面的东西,本人虽然不了解内幕,却也相信肯定会有。但决不能因噎废食,文化艺术与其它任何事物一样,自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既然在如今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年复一年地办下去,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首先是凝聚人心的作用。还没有一项活动能象“春晚”那样,将数以亿计的中外华人同时吸引到电视机旁,津津有味地品尝中华民族的文化套餐;其次是“春晚”仍然是许多中国人喜欢的节目,至于有些人不喜欢也不勉强,还有其它各种电视节目与文化活动,可以各取所需,各爱其好有何不可;第三是“春晚”说到底是老百姓的免费文化大餐,是最“下里巴人”的层次,看“春晚”的最多的还是基层群众人群。试想,那些“星”们、“腕”们都要集中精力去挣钱;那些“官”们、“长”们都得为了前程去拜年;那有功夫坐在电视机前浪费宝贵的时间看什么“春晚”。只有老百姓们忙了一年,亲人团聚,围坐桌前,边叙述家长里短,边享受春节晚会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其乐融融。
当然,“春晚”办了多年,难免落入俗套,这就需要组织春晚套餐的“厨师”开动脑筋,运用创新思维,强调与时俱进,坚持以欢乐喜庆为主的原则,精雕细刻,粗粮细作,搭配合理,制作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文化套餐,让人们在休闲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尽情享受美好的人生。因此本人呼吁,请宽容对待春晚,不要因为一道菜不适合自己的胃口就认为这道菜应当在菜谱上消失,用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是无法建成和谐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