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及今后五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一)黔西南州工业经济发展目标
按照2006年3月28日全州第五届人代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支柱产业。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科技型、效益型和环保型企业,加快形成以优势资源为基础、规模和技术密集为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和煤化工基地。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以上。”“经济结构调整主要预期指标:按照提升第一产业,做大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要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步伐,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三种产业结构调整为15:50:35;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2%以上”在“十一五”期间,全州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具体来讲有五个方面。
1、进一步做大做强能源支柱产业
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水、火互济的电力工业。突破“两电”建设,加快北盘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建成光照、马马岩一、二级及董箐梯级水电站,积极开发中小水电站;建成兴义电厂一期工程,争取在“十一五”中期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围绕重化工基地循环经济试点,煤化工产业和煤电铝联营,积极做好兴义、安龙、兴仁煤干石电厂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州电力装机容量(含界河电站)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大力支持兴仁至深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建成兴仁500千伏换流站、兴义(安龙)500千伏变电站,抓好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建设,完善供电网架结构,提高供电质量。大力培育电力市场,力争“西电西用”取得新突破。
积极推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做大做强煤炭产业。要坚持合理布局,走规模化、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路子,优化提升煤炭产业结构。遵行资源与产业配套的原则,煤炭资源要与火电厂、重化工、煤化工等产业配套,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建设优势支柱产业。按照矿区总体规划和“大煤保大电”的要求,重点新建糯东、泥堡、地瓜、幸福骨干矿井。加快现有煤矿技改,减少矿井对数,提高单井产量和效益。加强煤矿资源勘探,强化煤炭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强化煤炭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快建立煤矿安全应急预警保障体系。力争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2000万吨以上。
2、发展重化工、煤化工、冶金及建材工业
积极抢抓国家发展重化工业的机遇,依托本州能源、矿产结合的组合优势,加快发展重化工、煤化工、冶金及原材料工业。一是建设重化工和煤化工基地。建成安龙年产64万吨电石、32万吨烧碱、40万吨聚氯乙烯的重化工基地,并逐步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加快自备电厂、配套热电厂、电石渣水泥厂、PVC管材和器件加工厂的建设;建成贵州宜化煤肥基地,力争尿素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甲醇20万吨、醋酸38万吨,并逐步延长产业链;加快普安青山煤电化基地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在煤制烯烃和煤的多联产方面有重大突破。二是加快开发以黄金为重点的冶金工业。积极作好黄金资源地质勘探,加快贞丰水银洞、烂泥沟金矿建设,狠抓金龙、金兴公司原生矿选冶和扩能,推进泥堡、雄武、板其、大观、黑山箐等有金矿显示区域的金矿风险勘探,新增黄金储量100吨。力争建成一座氰化钠厂。到2010年实现黄金年生产能力50万两,建成中国西南黄金生产基地,扩大“中国金州”的国际知名度。全力推进我州与广西百色的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共同构建南昆经济走廊煤电铝生态工业基地。调整优化高耗能产业,适度发展金属镁、电解锌、铁合金等金属冶炼。三是调整和发展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新建顶效瑞安、安龙重化工电石渣水泥及兴义市水泥厂异地搬迁等水泥生产线,力争到2010年,全州水泥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加快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发展卫生洁具陶瓷、特种陶瓷、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材料等新型建材,使全州建材工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大力发展以民族制药为代表的特色产业
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支持以民族药为重点的药品、保健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注重中药材资源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苗药和保健品,加快建设以金银花、石斛、小花青风藤、栀子、板蓝根、倒提壶、半夏为重点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引导制药企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力争到2010年,全州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4、继续抓好以烟、酒、糖、茶为主的传统产业
加快推进卷烟工业资产重组,积极做好兴义卷烟厂加盟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的后续工作。按照生态、质量、市场、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巩固现有烟叶种植面积,进一步改进种植技术,提高烟叶质量,建成烟叶复烤厂(年60万担)。酒类行业要以贵州醇酒厂为龙头,调整品种,开发新产品,大力强化市场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制糖业要打破地域界限,对百层、桑郎、平郎三个糖厂进行改制和整合,组建集团公司,扩大蔗糖生产规模。制茶业要加大投入,提高制作工艺,开发新品种,打造名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开发特色食品精深加工,争取在特色食品开发、生产、销售上取得新的进展。加快林纸一体化项目种植基地建设,积极为发展造纸和林竹产品加工奠定基础。
5、积极培育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
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调整升级的机遇,采取与沿海发达地区进行生产联合协作等方式,引进一批企业到黔西南州兴建组装或加工电子生产型企业,力争把兴义市建成东南沿海地区电子电器在西部的加工、组装基地,逐步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结合本州煤炭、黄金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快矿山工程机械的研发,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大型矿山机械制造企业在我州落户,争取“十一五”末,在矿山工程机械制造、电工电器、汽车零配件生产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二)今后五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州第六届人代会上,州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兴州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电力兴州、矿产富州、农产稳州、科教强州、环境立州’战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壮大支柱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西南腹地出海近捷通道、交通枢纽和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中心市场;‘西电东送’重要电源基地、电力枢纽和通道;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煤炭、黄金、重化工、煤化工基地;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林、牧、药生态循环经济区;祖国西线旅游明珠和最佳人居环境之一。通过不懈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好家园。”在这个要求中,发展工业经济依然是重中之重,在五个发展战略中,“电力兴州”、“矿产富州”、“环境立州”等三个都是有关工业经济的。
1、优化经济结构,在突出工业主导地位、转变增长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眼于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坚持产业延伸与产业创新并举,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进一步抓好优势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支撑体系。加强煤炭产业规划和地勘工作,建成糯东煤矿等一批大中型骨干矿井,到2011年全州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加快光照、董箐、马马崖等电站建设,力争建成兴义电厂一期工程,到2011年全州电力装机容量(含界河电站)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充分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组合较好的优势,抓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潜力大的机遇,做大做强重化工、煤化工产业,着力延长产业链,在“西电西用”、“西煤西用”方面取得突破。加大黄金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着力打造“中国金州”品牌,力争黄金年产量突破60万两以上,提高黄金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支持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兴义卷烟厂加快发展,建成黔西南州打叶复烤厂。积极支持以贵州醇酒为龙头的酿酒产业发展。加快建材和民族制药业发展步伐。提升糖、茶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
2、优化区域工业经济布局
认真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经济强县(市)建设。鼓励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认真研究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为核心,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实行跨县市(区)配置资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建立各具特色的经济园区,联手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3、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开放力度,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坚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定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贴息、补贴等政策措施,推动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创新,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名牌产品。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认真研究土地、税收、信贷、矿产、移民、投融资等政策,切实解决制约全州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4、搞好服务,推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认真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实行平等待遇,扩大市场准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评价制度及问责制度,严肃查处吃、拿、卡、要行为,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创建银企沟通机制,着力缓解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健全服务体系,规范服务行为,保护、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重视职工权益保障和安全生产。
5、优化环境扩大招商
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建立健全投资环境考评体系,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和信用环境,使外来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变得强。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用最有优势的产业、最有价值的资源、最有前景的项目招商,形成以产业聚集项目、以项目吸引投资、以投资拉动发展的格局,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招商引资机制,努力在以商带商、择优招商、园区招商上取得新突破,促进引进项目和到位资金明显增长。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和西南六省区市等区域合作。拓展东盟市场,力争在外贸出口方面取得新突破。
6、坚持实施“环境立州”战略
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实施“环境立州”战略,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实现新突破。我州“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了全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主要预期指标:“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以上,县城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石漠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和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为完成这个指标规定的任务,必须切实防治环境污染,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监控与防治,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及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严格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坚决淘汰污染大、能耗高、效益低的企业。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整改不力和屡纠屡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应严处重罚,依法追究责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在能源、化工、煤炭、黄金、建材等重点行业和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沼气利用等适用技术,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形成种养结合、生产生活兼顾的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构建循环型城市和社区。
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水利、土地、矿产、森林、旅游等重要资源,编制和实施节能、节水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占补平衡制度,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土地储备制度,规范土地一级市场,盘活土地存量,严格控制非农用地,搞好土地复垦,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使用权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坚持土地配置项目、项目配置资源的原则,坚持和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坚决打击和查处无偿占有和非法倒卖国家资源的行为。加强对矿山开采回采率、采矿贫矿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合理划定水功能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点,及时做好水资源保护规划,切实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
陈嘉珉/2007年5月
[参考资料]
1.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4月6日/黔西南日报:http://www.qxnrb.com/qxnxw/200646154745.htm
2. 陈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2007年1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黔西南工作》2007年第1期。
3. 陈鸣明:《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2月4日在黔西南州第六次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黔西南工作》2007年第1期。
4. 邓伯祥:《全州工业经济进入提速发展期》/2007年2月13日/黔西南日报:http://www.qxnrb.com/qxnxw/2007213182138.htm
5. 彭朝鸿:《“十一五”期间,黔西南州做大工业财源的战略思考》/2007年6月25日/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70407.html
6. 彭朝鸿:《黔西南工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思考与建议》/2007年6月25日/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7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