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两岸现状,寻求统一台湾之法


  

 

卜思达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自从有了“台湾问题”这个概念以来,多少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纷纷提出了无数的解决方案,但是,几十年弹指一挥,黄口稚儿已成霜鬓老者,甚至多少霜鬓老者带着几分牵挂几分遗憾踏上了不归黄泉,“台湾问题”似乎依然如故。目前,从诸多言论动向和台湾当局态度看来,“台湾问题”不仅没有多少进展,且有愈来愈严重之势。

在以往,对两亿年前台湾岛的形成,一百万年前台湾与大陆连成一体及论证台湾与大陆历史渊源和血肉相连、手足相牵亲情方面的主题较多。实事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切早成定论,我们无需花再多的时间去考究。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两岸现状,寻求解决台湾统一问题的务实方案。

两岸现状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叶九条”开始,到后来的“邓六条”、“江八点”,到今天的“胡四点”,都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态度总体上是务实的,只是这仅仅是一种务实的态度,没有实质上的突破。当然。正因为有了这种态度,才逐步有了8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的大陆访亲潮、大陆旅游潮、大陆投资热以及两岸之间经济文化乃至政治色彩明显的互动往来等诸多积极场面,尤其“九二共识”的互认,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和平统一的一线曙光。

形成这诸多的积极互动场面,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国政府为之寄托了多少苦心,多少期望。然而,从1979年叶剑英对台讲话开始到今天,将近30年过去了,互动归互动,往来归往来,无论利诱还是威逼,台湾当局似乎都没有买帐的意思,我们感到,在这片曙光前,越来越抹上了一层层浓重的阴霾,“入联公投”和“返联公投”在紧张策划之中,“法理台独”在走向深入,“台湾共和国”的称谓开始在国际上兜售, “中华民国”已是名存实亡……台湾问题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经济文化可以合作,意识形态不可调和,这是最目前的现实存在的问题。

2008年,即使马英九当选为台湾“总统”,国  党主观上也没有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愿,没有接受“一国两制”的态度,最多也就是在过去曾经交流、往来、互动的基础上实现有条件的“三通”“四通”,并且长期维持现状,不谋求和平统一。况且,与此同时,作为一股影响广大台湾民众的巨大政治力量,民进党修生养息,磨刀霍霍,国  党要推动两岸互动往来,而喜欢制造事端、诱引民意的民进党不会坐视不理,台湾社会在国  党未来执政期间,民进党作为在野党将会生出更多枝节。

这些也是我们将要面对的现实、现状。究其根本,还是意识形态的对立。

寻求统一台湾的务实之法

在台湾问题上,无论大陆还是台湾,都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悖论。深入分析这些悖论,从中寻找共同语言或建立共同语言,是“台湾问题”在意识形态方面寻求解决方案的根本途径。

和平统一主题中的悖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方针和相应的解决方案,看起来考虑了台湾的现实,而台湾方面包括民进党、国  党和其他政治力量乃至台湾普通民众感觉这是一种没有商量余地的政策,台湾人便觉中共有一厢情愿,强加于人的意思。业已实现“一国两制”的香港和澳门,过去都是在别国治下的殖民地,跟台湾一直处于“中华民国”治下不一样,加之香港、澳门实施“一国两制”的这许多年来,毕竟处于探索阶段,肯定出现过不少令人担心和担忧的现象,于是,在两岸意识形态本来就有对立的情况下,多于拥护者的反对者的声音对台湾人民就产生了消极影响。

还有,就是前述两岸诸多的交流、互动、往来活动,大陆和台湾都是在按照国际关系的原则框架来实施和处理,那么,这就等于相互在行动中承认了对方作为国际关系主体的存在,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也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相互间的活动却依然默默地进行着,做归做,就是没法说出来。

这里存在的悖论表现为:实现和平统一,实行“一国两制”,也就是,大陆走社会主义道路,台湾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更多的台湾人认为:如果这样,台湾就是“一国”中的一部分,“一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那么,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台湾必须接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大陆的领导和统治,也就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台湾就成为了“一国”治下的行政区域,那么,“一国”之下的“两制”就不是两个平等主体,意识形态本来就有对立的两方不可能平等相处,于是,台湾的许多人就认为:如果认同“一国两制”,不就自我矮化了?如果这样的话,和平统一就别跟我谈了。

于是,这就牵涉出台湾地位问题这一悖论了。在台湾的地位问题中,存在着台湾当局以及各派政治力量共同的悖论中的悖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国两制”,使得台湾各派政治力量都感觉施展不开自己的拳脚,所以,国  党更多的考虑是维持现状,并企图在此基础上发展两岸关系,而民进党则走得更远,干脆撇开所有顾虑,“坚定不移地”走它的“台独”路线。泛蓝与泛绿阵营的相同点则是,作为台湾的政党,不能接受中共的领导。接受了中共的领导,就等于他们政治地位的丧失,因此,他们便以各种理由来拒绝“一国两制”。

泛蓝坚持“中华民国”,可是“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打着这面旗帜却讲不起话,经常在各种场合处于尴尬状态;泛绿走“台独”路线,可是执政的民进党其主席陈水扁所拥有的“总统”地位却是作为“中华民国”的“国民”选举出来的,成天叫嚷“台湾共和国”的陈“总统”可能连名片都不知道怎么标示自己的“单位”,到底是哪国“总统”,连他自己都没有理直气壮的说法,还往往一看见青天白日旗欲恐躲之不及。

这种悖论,造成了台湾国际地位的模糊,造成了台湾政党生存环境的模糊状态,窃以为,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找出其软肋,便可以寻求到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方案。

至今,两岸政府各自统治中国大陆与台湾,这是不争的事实。虽彼此土地、人口与资源悬殊,而台湾在政治经济发展方面已有可观的成就。蒋经国开放党禁、报禁,更是中华民族开万古未曾有之奇举,使得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台湾人民,终能建立与中国大陆不同的现代化政治体制。

“台湾是2300万台湾人民的台湾”,台湾的各派政治力量都祭出这一面似乎“公道公正”的旗帜,民进党的“入联公投”或者国  党的“返联公投”,都在这面旗帜下说话。这就说明,无论作为在野党还是执政党,放在其首位的还是人民的福祉,公众的利益,否则,这个政党就失去了其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2300万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即使陈水扁怎么叫嚷“台湾共和国”,他身上所流的中华民血液也不会改变成日尔曼或大和民族属性,即使马英九怎样坚持“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现实也不可改变。那么,台湾无论泛绿还是泛滥的这根软肋就凸显出来了。

“打压”,这个词语在台湾各派政治力量中使用频次最高,也是台湾人民最厌恶的一个词语。人性的本质需要舒张,任何形式的“打压”都是不得人心的,就好比自己亲人犯了错,你就威胁他要打他一顿,结果只能助长逆反心理,使得不良行为更加严重。逆历史潮流而动,邪不压正,是邪恶的东西人人都会欲诛之而不及,无须用不痛不痒的“打压”来对付。解决台湾问题,不仅需要态度,更需要行动,需要对话,需要更深层次的交流和真诚的互动。态度不是威吓,行动不是打压,对话不是命令,交流不是灌输,互动不是相互利用。“打压”和把某人妖魔化,都不是明智之举,都只能加剧在解决台湾问题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

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工作报告中,胡总书记再一次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强调了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和决心,再一次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但愿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贯彻和实施,只有在意识形态上找到了两岸的共通点,才有可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对话和交流,倘若对话和交流的结果顺应了人民的意愿,人民都会坚决拥护,任何打着为人民福祉着想旗号的政治力量都将毫无条件地接受。解决意识形态的对立状态,持久对峙数十年的东西德国统一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面对难以解决的台湾问题,人们不禁要问:面对现状,“一国两制”是否适合解决台湾问题?倘若实行“一国良制”而非“两制”,是否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良方呢?汉民族占台湾人口98%以上的台湾人民如果能在国际社会中以身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为荣,那我们就真正地看到了和平统一的曙光。

    

   

 本文作者 卜思达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他的见地独特,观点新颖,欢迎你在此与他互动,我会悉数转达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