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如何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领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1600元或4800元)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速茸扣除数表
级数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500元的 |
5 |
0 |
2. |
超过500-2000元的部分 |
10 |
25 |
3. |
超过2000-5000元的部分 |
15 |
125 |
4. |
超过5000-2万元的部分 |
20 |
375 |
5. |
超过2万元-4万元的部分 |
25 |
1375 |
6. |
超过4万元-6万元的部分 |
30 |
3375 |
7. |
超过6万元-8万元的部分 |
35 |
6375 |
8. |
超过8万元-10万元的部分 |
40 |
10375 |
9. |
超过10万元的部分 |
45 |
15375 |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或=( 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表:个体工商户、承包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表
级数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5000元的 |
5 |
0 |
2. |
超过5000-1万的部分 |
10 |
250 |
3. |
超过1万-3万的部分 |
20 |
1250 |
4. |
超过3万-5万的部分 |
30 |
4250 |
5. |
超过5万的部分 |
35 |
6750 |
2、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有以下两种办法:
第一种:查账征税。
凡实行查账征税办法的,应纳税所得额基本原则同企业所得税计算办法,特殊规定如下:
1、投资者费用的扣除标准是1600元/月,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2、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3、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并且企业性质全部是独资的,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时,应纳税款的计算按以下方法进行:汇总其投资兴办的所有企业的经营所得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以此确定适用税率,计算出全年经营所得的应纳税额,再根据每个企业的经营所得占所有企业经营所得的比例,分别计算出每个企业的应纳税额和应补缴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1)应纳税所得额=∑各个企业的经营所得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3)本企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x本企业的经营所得/∑各企业的经营所得
(4)本企业应补缴的税额=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预缴的税额
第二种: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方式,包括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以及其他合理的征收方式。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l)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x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x应税所得率
实行核定征税的投资者,不能享受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实行查账征税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改为核定征税方式后,在查账征税方式下认定的年度经营亏损未弥补完的部分,不得再继续弥补。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傲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或=( 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 一)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在一个纳税年度中,承包经营或者承租经营期限不足一年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为纳税年度。
( 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
四、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 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或=( 每次收入额-800)x20%
( 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x(l-20%)x20%
( 三)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或=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表: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表
级数 |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2万元的部分 |
20 |
0 |
2. |
超过2万元-5万元的部分 |
30 |
2000 |
3. |
超过5万元的部分 |
40 |
7000 |
( 四)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计算
如果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应当将单位或个人支付给纳税人的不含税支付额( 或称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额)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规定计算应代付的个人所得税款。计算公式为:
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
( 1)应纳税所得额=( 不含税收入额-800)/( 1-税率)
(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
( 1)应纳税所得额=[( 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 1-20%)]/[1-税率*( 1-20%)]
或=[( 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 1-20%)]/当级换算系数
(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上述公式中:公式191)和2( 1)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所对应的税率( 见表16-8);公式1( 2)和2( 2)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所对应的税率( 见下表)。
表: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适用税率表
级数 |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 |
税率( %) |
速算扣除数(元) |
换算系数( %) |
1 |
未超过3360元的部分 |
20 |
0 |
无 |
2 |
超过3360-2.1万部分 |
20 |
0 |
84 |
3 |
超过2.1-4.95万部分 |
30 |
2000 |
76 |
4 |
超过4.95万元部分 |
40 |
7000 |
68 |
五、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 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x(1-30%)=( 每次收入额-800)x20%*( 1-30%)
( 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x(l-30%)=每次收入额x(l-20%)x20%x(l-30%)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翻的计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 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800)x20%
( 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x(1-20%)x20%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x20%
八、财产租黄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 一)应纳税所得额
财产租赁所得一般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定率减除20%的费用。财产租赁所得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九、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x20%
十、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x20%
十一、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x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