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流理论家们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部分的理论贡献,排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外,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成于邓”的客观事实,我认为这样做不妥,有失公允。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是个有“特定内涵的历史概念”,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束缚,开始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定格为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属于当代中国的创新理论,而毛泽东思想属于基础理论。基于这种观点认识,这些理论家们心安理得地就把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排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外了。
他们这样做,自以为很正确,很有发明,很有创新,自鸣得意。其实他们大错特错了。我不知他们是故意在混淆是非,还是真的糊涂了,走上了一条历史唯心主义的道路。
首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渊源。49年解放后,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奠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上,毛泽东领导全党并没有完全照搬前苏联采取“剥夺剥夺者”的模式,而是采取了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强大的国营经济,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实行加工订货、统购统销、赎买和公私合营的模式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途经,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指导思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涵之一,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头。
其次,《论十大关系》最早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
1956年,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究竟应该怎样进行,这是全党面临的全新课题。
1956年2月,当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许多缺点和错误后,毛泽东号召全党以苏联为鉴,努力探索和开辟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想。
毛泽东指出:对苏共二十大,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从中得到什么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地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毛泽东从1956年2月中旬起,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分别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门的汇报,并一起座谈讨论,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写出了《论十大关系》这篇光辉著作。《论十大关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重要探索。
再次,党的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学说,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党的八大于1956年9月召开。这次大会的基本任务是,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的政治报告,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这就表明,我们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些论述,为党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确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提供了思想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学说,一直沿用八大的说法。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没有这个核心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没有大脑,没有思想的驱壳。
第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
八大以后,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探索取得的成果,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且体现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在这个领域探索的思想成果,主要集中在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中。
苏共二十大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动荡不安的气氛,中国因为一些学生、工人和复员转业军人在升学、就业、安置方面遇到了困难,发生了少数人闹事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日渐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当时,党中央采取的一项重点措施,就是动员全党正视已经发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并从执政党自身上找原因,积极主动地解决矛盾。
毛泽东经过深入思考,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就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作出了回答。他指出,发生少数人闹事的原因,有些是由于领导干部存在着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在政治的或经济的政策上犯了错误,或是我们的工作方法不正确。
现在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有的学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放弃以往的“斗争哲学”、“革命哲学”理念,采用“和谐哲学”、“建设哲学”理念。其实不管采用什么哲学,都离不开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继续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另一方面是重点做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反正”和“正本”都是要回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正确部分。
因此我认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思想、关于论十大关系的经济思想、关于八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端,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毛泽东这些思想排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外,是没有道理的,是不公平的,排除了毛泽东这部分理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