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咱农民盼望的春天
从1978年到2008年,转眼间过去了30年,30年时间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30年时间,中国农村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一角。发轫于农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挡的磅礴之势推向全国。30年间,神州大地的广袤乡村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9亿农民迈进了富裕文明的新时代。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专程来到凤阳县小岗村,就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实地考察调研。
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10月2日至4日在内蒙古调研时指出,“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宣传文化工作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都离不开文化建设,在为“三农”服务这个问题上,宣传文化工作不但不能缺位,而且应当有所作为。
改革开放30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10个中央“一号文件”。
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为何始自农村?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为何出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岗?打响改革“第一枪”的小岗,为何没有凭借改革的先发优势再立潮头?被认为没有民主传统的中国农村,“泥腿子”们为何率先闹起了“海选”潮?……
当我们认真思考、解剖这一个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时,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教训也逐渐浮出水面,并启迪着未来的中国改革实践。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日子。笔者作为一位从大别山走出来的农民工,对于中国农村改革30年,可以说是最有亲身体会者。
从78年农村改革伊始,着实让中国农民欣喜,农村改革在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给中国农民带来了挫折,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刚刚享受到农村改革带来好处农民,却成了少数地方政府眼中的“肥肉”,各种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税费像雪片一片飞向农民,农民们在被压得喘不气来,被迫逼上了远走他乡,纷纷弃家、弃耕地外出打工,农村出现大面积良田良地撂荒。2002年,中国农村现状: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从此,“三农”问题才引起中央高层重视。
说起农村的变迁,应该从2002年,中国农村出现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农”问题引起中央高层重视。民以食为天,作为我们衣食父母的农民,被地方政府各种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税费,压得比农民纷纷弃家、弃耕地而去,农民不种地,我们吃什么?中央采取最大的优农惠农政策,开始减免农业税和一切摊向农民不合理负担。种地没有负担了,农村出现了新的转机,农民从出走,开始返乡种地。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把农业税和向农民不合理负担全免了,一些地方政府打着各种“开发”的幌子,开始把手伸向农民手中土地,特别是城市近郊农村,近些年,地方政府以打着各种“开发”,和为发展地方经济,农民大片农田耕地被政府低价强征,引发农民上访的事例和恶性案件并不少。
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专程来到凤阳县小岗村,就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实地考察调研……
笔者在农村采访时,农民们告诉笔者,目前,我们农民最热切盼望的,就是中央拿出强有力措施来保护农民耕地。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把“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应该是农民们盼望的“春天”。(吴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