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无用,已是流动性陷阱!


降息无用,已是流动性陷阱!

湘女博士后
 
湘女多情! 多才!! 多辣!!!


对于投资而言,资金的价格属于成本范畴。

如果投资资金的收益很高,即使其成本高也无妨,因此,在高息下也可以取得国民经济的高增长。

如果投资资金的收益非常低,即使其成本很低也会影响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在低息下也很可能国民经济的停止增长,甚至负增长。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大势下,任何投资资金的风险都是很大的,即使是买美国国国债,在美元即将贬值30%的必然后果下,这种投资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流动性陷阱无法避免。

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不时随国外大流,降息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基本是无用的。

中国迫切需要面对的和解决的是2009-2011年出口的巨大压力和巨额外汇储备的巨额贬值问题。

对策就是:

第一,让10亿普通老百姓加大消费,而不是盲目希望那3亿富人和资产阶级消费,因为后者扩大消费的动机微茫。要加大对前10亿普通老百姓转移支付,甚至直接发放“购物卷”,按照人头发放“购物卷”,指定在三个月内消费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或者购买住房。

第二,将巨额外汇储备合适投资,为5年后中国经济解决原材料、能源和资金等问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湘女多情! 多才!! 多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