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命运前景就是中国的命运前景
李华新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每一次重大变迁都与土地改革息息相关。在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新的土地改革成为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中之重。目前传统发展模式的改革红利基本消失,本次土改被誉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红利的开始。通过土改提高农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从而刺激农村消费,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据《南方都市报》)
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3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农业正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农民的收入大幅上升,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目前各方透露出来的信息,有两个改革的大方向逐渐明朗:一个是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一个是集体建设用地的上市流转。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得到证实,或是能够批准这样的改革方案,是关乎到未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能否真正得以解决的实质性问题,自然也是关乎到中国今后的改革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9日召开,围绕土地制度的相关政策调整将成为本轮农村改革的关键。单纯从数据上来分析,农改将释放数十万亿的土地财富,从而成为带动农村消费、城市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关键问题的重要支点。
按照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说法,中国农民宅基地房子按照市场价值估计,高估有20万亿元,少估一点也有15万亿─18万亿元,而之前由于宅基地和建设其上的住宅无法流转,这部分价值实际上是被封冻了起来,直接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实现,而流转后将这部分价值释放出来。
这还仅仅只是对小部分农村宅基地价值的估算,更大部分则是在18亿亩耕地使用权可流转和承包期大幅延长,将释放出更多财富,从而成为带动农村消费、城市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关键问题的重要支点。所以这一改革一旦开始,可望催生数十万亿的土地财富。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命根子的概念,也许会因为这次的土地流转等问题的再次被提到改革的议事日程,也是因为中国的深化改革需要一个新的兴奋点,因此这次的会议才会引起人们格外的重视。而对于这一问题,吴敬琏在一次对话中,就提到过这个问题。吴敬琏说,今后中国的改革实际的推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其中涉及到农村问题的有这样的具体问题,一是实现尚未完成的产权制度改革、例如,与中国将近一半人口的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土地产权问题没有解决,农民的承包土地、宅基地资产去发变成可以流动的资本。由于,农民不掌握土地所有权,就使得政府官员和农村干部能够任意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征用农民的土地。而使得失地农民的利益无法保证。二是,对涉及行政许可方面的许多制约,要坚持“非禁即入”的法治原则。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行政许可。
关于土地流转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最容易发生在土地产权方面的一些具体矛盾,国土资源部上半年群众反映征地纠纷,占上访总量的73%,其中40%的上访人是诉说征地纠纷问题,其中87%是反映补偿不足,安置不当的问题。国家信访局2002年受理土地征用的初信初访共4116件,都是农民反映失地失业的问题。其中浙、苏、闽、鲁、粤五省占41%.农业部的来信来访中2001、2002两年有关土地征用和流转问题的都在50%以上。由此可见,关于土地问题,已经使得成为农村今后事关发展大局的不可不,面对的实际问题。而假如是农民根据自愿原则,实行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尤其是采取转包、租赁、土地使用权入股等方式,促进规模经营。那么农村新的活力就会更进一步地释放出来。单纯从数据上来分析,农改将释放数十万亿的土地财富,从而成为带动农村消费、城市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关键问题的重要支点。
农民的命运前景就是中国的命运前景。
期盼,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三农问题新的精神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因为
这一改革一旦开始,可望催生数十万亿的土地财富。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村土地的金娃娃一定会让8亿农民从土地中刨出来。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