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悟] 今天终于看到新医疗改革征求意见稿了。也从电视电话会议上知道国务院原则上同意了新的医疗改革方案。现在公开征求意见,什么时候可以出台呢?是否可以再征求几次呢?
新医改方案能为你省钱?
(以下是广州日报9月中的采访我的基本观点,刊登在 2008年10月11日广州日报特版:重磅口述)
实现基本医疗,必须政府主导
近日,一再“难产”的医改方案被传出突破性进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医改方案将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总体目标提到“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廖新波认为,要理解新医改方案的核心精神,在这个总体目标中,最关键的是“人人”和“基本”两个词。“人人”就是要体现一种“均等”精神,也就是说实现“全民医疗”,而方案的重点内容就是如何操作实现这种“基本”的医疗。
“要实现基本医疗,就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他认为,在新方案中,公共卫生服务将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廖新波表示,早在2006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出台时,他就已经作为专家了解过其中内容,“从《方案》的内容来看,做的已经在做,难以实行的依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我所知道的,我们新方案要求做的现在已经在实施或者在试点了,比如北京已经启动医院体制改革,医保‘总额预付制度’试点即将展开;在广东的一些地区也在尝试着‘收支两条线’;西部、东部一些城市或者院校都有‘医药分开’的试点;上海、北京、潍坊也已经进行了不同模式的‘管办分开’试点等等。”
要吸取“香港模式”的教训
廖新波强调,新方案明确医疗卫生的性质是“公益性”,在公益性的前提下分两个阶段实现总体目标。
政府要加大投入,但是这个投入到底要多少?2006年全国医疗收费多达8000亿元,“如果其中只有一半的人能得到医疗保障,那么意味着如果要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政府一年就要拿出16000亿元来。这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他预测,新的医改方案出台后,并非所有人都会降低看病的费用。“很可能有人看病要花的钱比以前更多,为了保障所有的人有基本医疗保障,将来看病可以少出一点钱,现在享受完善医疗保障的人,可能还要多出一点。”
此外,廖新波还指出,看待新医改,也要有战略眼光。其实之前很多专家已经不止一次提出,建立医疗保障体系是可以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要加强对疾病预防的投入。虽然今天你投入10元钱,但将来你可以省去100元,甚至1000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财政投入医疗卫生的费用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下降,现在希望财政投入加大的呼声很高。但政府也要定好自己的“位”,不能什么都管。香港模式的一些教训我们要吸取。“香港政府在医疗上投入了太多的钱,连病人去医院吃饭都管了,这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造成效率很低,病人做一个手术排队就要排几个月。政府提供的应该是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
新医改:统一框梁,各自盖房
廖新波认为,由于医改方案其中很多内容不少地区都已经在试行,因此可以预计,这个新方案将不会是“全国一盘棋”,很可能是提供一个框架,然后“供各个省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具体制定操作内容”。
他认为,农村和城镇的情况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应该鼓励实施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而广东目前已经具备了让大家住上“公寓”的条件。“从《意见》中可以看到,总原则仍然是四大体系加八项机制的‘四梁八柱’。这样好比是把房子的钢筋水泥架构先搭好,至于各地要盖毛坯房还是公寓、别墅,各自统一实行。但是这个结构是钢筋水泥的,肯定不能盖成像以往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那样的‘窝棚’。”他笑着说。
至于搭建这个“架构”需要的基本内容,廖新波认为必不可少的是“一定要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和建立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然后,各地可以根据各自的省情制定具体的基本医疗目录和医疗服务目录,比如政府保障的是常见病还是肿瘤治疗,甚至器官移植?给老百姓提供毛坯房还是别墅,由各地制定。”他指出。
公办医院可探索收支两条线
新医改到底是政府主导,还是由市场说了算?
廖新波认为,医改应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大概的思路是:公共卫生服务将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而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为此,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
具体来说,政府投入应着力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其中,政府将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和每个乡镇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医院则要充分发挥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整合现有城市卫生资源,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公共卫生机构将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政府举办的各种医疗卫生机构,将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探索改革药品价格加成政策,逐步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公益性质。
在医院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将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医疗卫生监管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准入、运行、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依法整治医疗广告过多过滥、误导欺骗患者的问题,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医改方案应多征求几次意见
廖新波表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人人关心,家家关心,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是一项极为艰巨和复杂的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
“‘重视’意味着不可小看,要尽可能完善,这些对于‘医疗改革领导小组’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切实可行?如何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如何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又如何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又如何避免太多的错误?这些都是决策者要认真考虑的。”
作为一名长期密切关注新医改方案的医政官员,他坦言为新医改方案将正式拿出来公开讨论感到振奋。“不过,等到讨论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
“我早就呼吁应该公开讨论了,这是民主行政的方法,我认为讨论一次不够,多几次,即使这样让出台更迟也比仓促拿出来好。”他强调。
廖新波
曾从事临床病理工作11年,之后转入医院管理,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2004年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主管医政。
在政府的医疗卫生部门工作多年,他写作的论文《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政府的责任及职能定位》,指出了当前医院改革深层次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力主医疗改革必须从社会政策研究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