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沙上,迟早幻灭


                                               建在沙上,迟早幻灭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10月13日授予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地域所作的贡献。

得知后,克鲁格曼指出——全球经济将陷入长期衰退,但能够避免崩溃。“市场的表现实在是太糟糕了”,与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观点不同的是,克鲁格曼坚信——不救市会更糟。作为萨缪尔森引以为傲的爱徒和衣钵传人,克鲁格曼没有令老师失望。对“私营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的理性”,克鲁格曼持严重的怀疑态度。当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联手反对美国救市方案时,克鲁格曼正在媒体上振臂高呼,“我还是希望方案通过,因为不这样做,我们可能将会面临市场更糟糕的恐慌。”本月2日,克鲁格曼还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为了对付的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除了构思一个成熟的相对金融体系,极度需要一个经济刺激方案以冲抵消费和就业的下滑。” 

1996年,克鲁格曼在《流行国际主义》一书预言亚洲金融危机。他提出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具体指出,亚洲在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已潜伏着深刻的经济危机,将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大规模调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验证了他的预言,奠定了他“新一代经济大师”的地位。该书在短短两年内重印了8次,当时很多学者就断言“克鲁格曼三年内必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想到,大家一等就是十多年。 

克鲁格曼是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代表, 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此次,保罗-克鲁格曼的胜出,在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争夺上爆了一个不算是“冷门”的冷门。此前的各方预测中,热门获奖人前三组中,未能看到克鲁格曼的身影。然而,克鲁格曼仍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直青睐的自由经济学派代表。他的夺标,仍然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学派的胜利。也延续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偏爱美国经济学家的“传统”。 

  美国金融危机的持续恶化,曾让观察界认为,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会发生变化。至少是应该对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颠覆。然而,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

克鲁格曼1953年2月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犹太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约翰F肯尼迪高中毕业后,来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大学时代的克鲁格曼似乎更偏好历史,经济学的专业课修的不多,倒是天天去上历史课。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经济学家诺德豪斯在偶然看到克鲁格曼的一篇关于汽油的价格和消费的文章后,被他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所打动,立即邀请他做自己的助手。大学毕业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克鲁格曼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段时间,由于个人问题,他的情绪比较低落,草草地完成了博士论文后,他奔赴耶鲁大学任教。

    性格倔强得罪不少人. 克鲁格曼在耶鲁大学由于性格太倔强,得罪了不少人,连研究生奖学金也丢掉了。一九七八年,他去探访著名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多恩的鼓励使他找回了自信,他发现自己找到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关键,并开始写一篇关于柯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

    当年七月(时年二十五岁),他把这篇论文提交到国民经济研究局的暑期研讨会上,参加这个会议的都是当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当他开始宣读论文时,人们没有加以注意,都在相互交谈。渐渐地,大厅安静了下来,人们停止交谈,专心地倾听克鲁格曼的演讲。克鲁格曼一夜成名了!克鲁格曼回忆道:「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九十分钟。」

       批布什政府经济政策. 一九八八年,克鲁格曼出版了《期望减少的年代》一书,该书一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轰动。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各大公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找上门来,请克鲁格曼为他们作商业咨询。为此,克鲁格曼专门雇了一名经纪人,不是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提高价格,使商人们望而却步。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课题──经济地理学。他雄心勃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克林顿一九九三年就任美国总统时,有人猜测他会考虑让克鲁格曼担当要职。《新闻周刊》一九九六年曾报道,「克林顿政府之所以不起用他,主要原因在于他敢言」。克鲁格曼则说,他对在克林顿政府担当要职不感兴趣。他对《新闻周刊》表示:「以性格来说,我不适宜担当这个角色。(在那儿,)你的人际技巧要很好,当别人在说蠢话,你就要充耳不闻。」反之,他继续在报刊写文章给广大读者看。他起初替《财富》及《Slate》写,然后为《哈佛商业评论》、《外交政策》、《经济学人》、《哈珀氏》和《华盛顿月刊》撰文。他说,为了要对应所谓的「流行国际主义」,他为非经济学家们,写清晰、有力和富娱乐性的文章。

       克鲁格曼从二○○○年一月开始,一星期两次为《纽约时报》言论版的一个专栏供稿。《华盛顿月刊》形容,这令他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政治专栏作家」。

        二○○三年九月,克鲁格曼的专栏文章结集出版,书名为《The Great Unravelling》(《大破解:我们迷失在新世纪》)。整本书严厉批评了布什政府的经济及外交政策。他的主要论点是:布什政府因减税、增加公共开支和出兵伊拉克而造成的庞大赤字,长远来说是撑不住该国经济的发展的。

       1994年,权威学术杂志《外交事务》发表了克鲁格曼的一篇论文。这位时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语出惊人,称蓬勃发展的经济是一只纸老虎,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

        克鲁格曼认为,投入型增长必然导致收益递减。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只重数量扩张,依靠高储蓄,高投资和增加劳动力来带动经济增长,普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没能实现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增长,效率不高,很容易形成泡沫。他断言:这一地区的经济存在重大问题,危机很快就会爆发。

       在亚洲经济玫瑰满途的时刻,欢呼中的不和谐音自然分外刺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学者纷纷予以反驳,甚者有人攻击克鲁格曼「带有白种人的偏见。」但九七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了克鲁格曼确实独具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