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沙上,迟早幻灭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10月13日授予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地域所作的贡献。
得知后,克鲁格曼指出——全球经济将陷入长期衰退,但能够避免崩溃。“市场的表现实在是太糟糕了”,与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观点不同的是,克鲁格曼坚信——不救市会更糟。作为萨缪尔森引以为傲的爱徒和衣钵传人,克鲁格曼没有令老师失望。对“私营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的理性”,克鲁格曼持严重的怀疑态度。当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联手反对美国救市方案时,克鲁格曼正在媒体上振臂高呼,“我还是希望方案通过,因为不这样做,我们可能将会面临市场更糟糕的恐慌。”本月2日,克鲁格曼还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为了对付的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除了构思一个成熟的相对金融体系,极度需要一个经济刺激方案以冲抵消费和就业的下滑。”
1996年,克鲁格曼在《流行国际主义》一书预言亚洲金融危机。他提出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具体指出,亚洲在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已潜伏着深刻的经济危机,将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大规模调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验证了他的预言,奠定了他“新一代经济大师”的地位。该书在短短两年内重印了8次,当时很多学者就断言“克鲁格曼三年内必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想到,大家一等就是十多年。
克鲁格曼是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代表, 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此次,保罗-克鲁格曼的胜出,在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争夺上爆了一个不算是“冷门”的冷门。此前的各方预测中,热门获奖人前三组中,未能看到克鲁格曼的身影。然而,克鲁格曼仍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直青睐的自由经济学派代表。他的夺标,仍然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学派的胜利。也延续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偏爱美国经济学家的“传统”。
美国金融危机的持续恶化,曾让观察界认为,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会发生变化。至少是应该对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颠覆。然而,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
克鲁格曼1953年2月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犹太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约翰F肯尼迪高中毕业后,来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大学时代的克鲁格曼似乎更偏好历史,经济学的专业课修的不多,倒是天天去上历史课。
克鲁格曼从二○○○年一月开始,一星期两次为《纽约时报》言论版的一个专栏供稿。《华盛顿月刊》形容,这令他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政治专栏作家」。
二○○三年九月,克鲁格曼的专栏文章结集出版,书名为《The Great Unravelling》(《大破解:我们迷失在新世纪》)。整本书严厉批评了布什政府的经济及外交政策。他的主要论点是:布什政府因减税、增加公共开支和出兵伊拉克而造成的庞大赤字,长远来说是撑不住该国经济的发展的。
1994年,权威学术杂志《外交事务》发表了克鲁格曼的一篇论文。这位时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语出惊人,称蓬勃发展的经济是一只纸老虎,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
克鲁格曼认为,投入型增长必然导致收益递减。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只重数量扩张,依靠高储蓄,高投资和增加劳动力来带动经济增长,普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没能实现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增长,效率不高,很容易形成泡沫。他断言:这一地区的经济存在重大问题,危机很快就会爆发。
在亚洲经济玫瑰满途的时刻,欢呼中的不和谐音自然分外刺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学者纷纷予以反驳,甚者有人攻击克鲁格曼「带有白种人的偏见。」但九七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了克鲁格曼确实独具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