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厂商进行废弃平板电视拆解回收实验
作者:秋本裕子 编译:端木清言
日本政府自明年4月开始,将追加平板电视 (液晶,等离子)、干衣机等2类家电纳入《家电回收法》法定约束对象的范围。由此,日本家电制造厂商相继进行废弃平板电视拆解回收稀贵金属等资源循环再利用实验,为即将实施的新《家电回收法》做好充分准备。
目前日本《家电回收法》规定冷藏冷冻电冰箱(柜)、洗衣机、空调、显象管电视等4类废旧家电纳入全国48处回收再利用中心资源循环再利用处理范围。由于铁、铜等金属类原材料及塑料、冷媒等化工性原材料大量运用于家电制造领域,加之平板电视线路板等零部件中使用了大量的铟等稀贵金属的因素,在国际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拟定并强化了增加家电电子回收再利用法定义务范围,强化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政策。
对于新追加的2类家电产品,干衣机由于市场保有量较低以及并未有复杂处理程序的必要,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洗衣机回收再利用生产线予以处理,无须追加新的设备投资,因而新规的实施将较为顺利。但是,近几年日本国内市场平板电视急速普及,平板电视最终将成为日本家电市场及其废旧家电再利用业务的主流产品。随着,早期平板电视产品的更新换代,预计3~5年左右的时间内,日本将迎来由CRT换代平板电视转化为新型平板电视取代老款平板电视的更新换代大潮。但是,平板电视回收再利用的专业设备与CRT显像管电视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废旧平板电视回收再利用业务面临新的设备投资问题。
日本夏普公司从9月份开始,在该公司及其他制造厂商共同出资的「关西再利用中心」电视回收再利用专用工厂(三重县伊贺市),进行了AQUOS系列液晶电视拆解资源回收再利用实验。目的是希望通过此项实验通过技术手段提取液晶电视面板及其电子元件中稀贵金属最有效的方法。由于夏普AQUOS系列液晶电视占据着日本国内液晶市场近5成的市场份额,而平板电视则占据着日本电视市场整体份额的9成以上,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夏普的此项举措意味着日本家电制造业全面开展废旧平板电视回收再利用业务的开端,并将引发废旧家电电子稀贵金属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竞赛”。
另一方面,资源价格上涨,资源回收再利用“反哺”效应形成的影响,日本各大家电制造厂商从11月份开始,将调低向消费者收取的空调、小型显像管电视、小型冰箱、洗衣机等的4类废旧家电的再利用费标准,其中空调再利用非标准由现行的3150元,调降为2626日元;15英寸以下显像管电视由2835日元调降为1785日元;170升以下冰箱由现行标准4830日元调降为3780日元,调降幅度分别高达16.63%、37.04%、21.74%。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家电制造厂商调降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费标准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消费者对于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积极性,减少废旧家电非法丢弃污染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之外;另一方面随着废旧家电电子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的提升,塑料、钢铁、铜等主要原材料以及金、银、铟、铷等稀贵金属资源无公害回收的效率必将进一步提升,加之再利用设备投资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递减效应以及国际资源价格上涨的相对收益率对增效应,最终成为日本各大家电强化废旧家电(电子)资源回收再利用业务的利益驱动因素。
【作者:秋本裕子 编译:端木清言】
■备注:
◇日本《家电回收法》
◇《家电回收法》
2001年日本政府正式颁布实施《特定家用机器再商品化法(家电回收法)》,立法宗旨是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促进资源循环再升利用并减少废弃物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具体方式则是消费者通过向家电零售店、家电制造厂商分别支付物流费及再利用费的方式,实现废旧家电的反向回流;再由家电零售店运送到制造厂商所管理全国48处的废旧家电再利用工厂,进行拆解、加工实现废旧材料循环再利用。目前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的处理对象则包括显象管电视(报废年限:15年 再利用率标准:55%)、空调(报废年限:10年; 再利用率标准:60%)、冰箱(报废年限:10年 再利用率标准:50%)、洗衣机(报废年限:10年 再利用率标准:50%)等4大类家电产品。从09年度开始将加入平板电视(报废年限:15年 再利用率标准50%)和干衣机(报废年限:10年 再利用率标准:65%)等两类产品。
据日本家电产品协会(AEHA)7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度日本4类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率均超过法定标准,分别达到空调87%;电冰箱/冷柜73%;洗衣机82%;显像管电视86%。2001年~2007年日本4类废旧家电各类资源回收再利用数量分别达到:铁95万吨;铜6.95万吨;塑料2.28万吨;非铁、铁等混合物40.84万吨;显像管39.14万吨;其他有价物资28。21万吨;总计资源回收再利用总量达212.4555万吨。并依据《氟利昂破坏法》累计回收空调冷媒63.84万公斤;冰箱冷柜冷媒18.64万公斤;充分表明日本在废旧家电(电子)资源回收再利用及废旧家电环境污染治理构筑可持续发展循环型社会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编译:端木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