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的下一轮冲击:新兴市场


 


  作者:泛思    http://blog.sina.com.cn/fansi4 

      美联储联合四大央行13日宣布,将史无前例地向金融体系提供“无上限”注资,以缓解短期美元融资市场的压力。而欧元区15国上周末也通过了一致的金融救援计划,英国、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主要经济体都相继推出了总额超过数千亿欧元的金融业援救方案。G7和20国救市会议已初见端倪,“巡回演出”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美国引发和掌控的金融风暴战略布局暂告一个段落。从昨天(2008年10月13日)的国际金融市场行情反映的数据来看,不可否定是终于有了些喜色,问题是这些喜色能维持多久?是谁的喜色?

      事实上,美国带领下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和其他一些 “嗜债成瘾”的国家已成为了这一轮金融风暴的救市急先锋。大量的货币投入目的有三点:1、补充因金融风暴恐慌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其实就是系住投资人对金融市场的信心;2、维护这个给发达国家带来快速收益的资本主义“发达的金融体系”;3、也许不无政治试水味道,数据表明CDS市场认为美国国债的违约几率超过德国、日本、法国、荷兰、北欧等国家。因为资本从来就是“无利不起早”的。

      这次救市的特点是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通过增发大量的国债来解围的,最终不可避免的是增发货币。而其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以维护本国的经济稳定为主(很少以增发货币量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就使得其他新兴国家(与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国家)的财富由于部分国家货币虚增而稀释,表面上看发达的国家是自己救了自己,实际上负担无形的分摊到了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头上。对于直接参与西方发达国家救市的国家来说负担将更重。

      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次金融风暴的遏制和消化远没有这么简单,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或许是走了一个过堂而已,但对于新兴市场的国家却远远还没有看到尽头,这就可能是金融风暴对世界的下一轮冲击。大量的早先布局在新兴国家市场的外国投资及国际游资又会神气活现起来,随着美国指挥棒的挥舞随意捕捉各类利益目标,趁火打劫。

      尽管发生了次贷危机、金融风暴,但不可否定美国仍是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国家。军事上它的世界警察的地位没变,像伊拉克、阿富汗等的秩序还由它在继续维持;政治上为应付金融危机先后主持召开了G7会议以及20多国的救市会议,曾在北京奥运前期支持达赖等对中国进行分裂的活动,奥运期间策划了格鲁吉亚事件;在经济上早就成为把持世界的帐房先生和物资调配中心,控制世界上的资源价格及流动环节,指挥着整个国际社会的分工合作。

      诚然,“由于美国是私有制,政府与其国内各种资产之间没有债务连带关系,也就是说,这美元的背后,几乎没有对应任何实物资产(美国政府的有限资产无法对应市面上流通的美元总币值),而只有美元本身。”但如果说美国政府与私营金融机构没有任何瓜葛,那是不能成立的,只不过是一种暗合明分罢了。细加分析,它的金融机构倒闭仅仅表演而已。

      而在中国,许多行业如房地产、航空、石化、电力、汽车等行业已渐入寒冬,国内企业如南方航空、中石油等,纷纷采取了降薪或者裁员的措施,而IT业的波导、夏新电子等多家国内手机厂商也纷纷采取裁员等办法以减少费用。证券行业面临的危机则更为严峻,据记者了解,有的券商降薪幅度已高达50%。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对记者表示,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一定是被金融飓风冲击的对象,这种可怕的危机正在不断向中国的保险业传导。

      目前的救市或可掩盖发达国家的危机现象,下一波冲击马上就到或已经传导到发展中的国家,这个更为严峻。

      从虚拟经济角度看

      1、由于美国原有大量累积的老债,再大量新发国债对原持有的债券国家不利,在息升币贬通胀高之下,将受到债券跌价,美元贬值及实际购买力下降的三重损失;2、额外新发债券是在不得已情况下发生的,它加大了危机传导链条。即便息率较高,但若购入仍会蒙受美元贬值及购买力水平下降的损失;3、在超高财赤及债负下,美国主权违约风险上升,很难保证利息有足够的风险溢价外,即便有适当资产抵押才,也不能再如过去用真金白银换这类欠单;4、在全球金融一体化情况下,尤其要防止别人抄自己的后路,所以宜静不移动,更不能乱动,要留有足够的余地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5、相关联国家群体投币救市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影响,这个因素对世界财富的间接稀释作用亦相当大,不得不慎重考虑。

      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以发展中国家为例,由于中国产品“走出去”成就了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目前中国出口的目标国主要是美国和欧洲。从整个国际市场来看,中国的产品主要分三大区域销售,即国内市场、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

     中国将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生产、供给过剩。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外贸出口类企业和部分规模、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30年来,尽管中国GDP一直保持持续的增长,但中国内需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在GDP的份额中,75%的增长来自于城镇建设,只有不到35%的份额源于国内市场需求。当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后,国内内需市场又无法消化掉,欧洲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度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改观。中国制造出来的大量产品只能有一个结果:严重积压!

      2008年近10万家沿海企业倒闭,随后的房地业萎缩、外贸出口企业减少、国内中小企业停产等等因素,将导致中国工薪阶层被迫离职、辞退、失业、回乡。珠三角部分台资、港资企业精减人数最多达到企业原先总人数50%。失业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农民工返乡潮出现,这会导致大量的设施和建设闲置以及管理人员减少。随后也许会出现部分资本向农村转移、农庄经济兴起、农产品加工规模化形成、农产品产业链趋向成熟等方向发展。

     金融危机将导致城市贫民阶层增多,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高收入与低收入人群比例拉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接近0.5,居历史最高位并超出国际警戒线0.1个自然值。城市贫民阶层包括了下岗工人阶层、外来打工者、小生意暂居者、巨额贷款买房入住者、城建占用耕地移入者等等。由于学历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没有稳定的工作或收入,以及收入低于消费者或背负过重的各种贷款者。伴随着企业减产、停工、倒闭和精减,首先成为城市的贫民阶层。其次是被占用耕地后的“郊区”新入驻城市居民,随着他们卖地收入的逐渐减少,缺乏其他的谋生手段,他们会迅速成为城市贫民一族;第三是一部分身负巨额房贷之类的“月光族”,弄得不好就会打回原形。

     非洲等世界发展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或许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程度较小。尽管世界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面临的危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直接给非洲各国带来重大的冲击。不过,当地的经济学家们表示,随著工业化国家借贷和投资能力日益紧缩,非洲地区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可能影响到非洲许多国家保持的5%和更多的经济成长:“这场危机很令人担忧,因为它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银行方面忌讳风险从而减少对这个地区的投资。推动这个地区高速发展的资金会随著危机的继续而下降。”加纳开发政策研究所主任尼-莫伊-汤姆逊也持有相同观点,认为全球危机对非洲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更有可能出现的间接影响是,在北美、欧洲和其他地区失业率上升的时候,寄到非洲国家的汇款会下滑。居住在那些地区并且经常寄钱回家的人就不大有能力再往家里汇款了。”但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却得出金融危机对于一般非洲人并没有什么意义的结论。瓦德说:“谁在乎资产阶级再也不能舒适的旅行或居住。非洲人民最大的威胁是饥饿。”瓦德还说,能够在非洲喂饱人民并且创造工作机会的投资,跟拿来拯救全球金融危机的金钱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金融风暴的结果

      从近期美国的“巡回表演”来看,不难品味出:1、美国金融风暴的金蝉脱壳或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开始打击它国抬高自己,手段是加息升值美元等,让部分游资撤出它国,摧毁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系,同时回流美国支撑自己,进一步维护稳固美元在世界的主导地位目的;2、欧美国家也许会充分利用这一世界性的金融风暴,达到抄底别国实体经济的目的,全面控制资源定价权。为达此目的,也许辅以区域战争,进行政治舆论攻势;3、美国对于中国时刻存在颠覆分裂之心,因为中国太大了,经济发展强大对美国是一种潜在威胁,所以不管你怎样忍让都无法改变美国人心目中的观念。除非象前苏联一样四分五裂,美国人也许才放心,这或许就是美国的政治战略目标。美国将暂时完成从编剧、导演到观众的角色转换。

      如何才能在天下大乱之时获得天下大治?如何化危机为机遇,这将是中国政府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用“土地货币”填堵“货币战争”下的金融溃堤缺口,盘活存量,扩大内需,或许是一个突出重围的选择。

  

  

  20081014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