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发展福建省RFID产业


抓住机遇发展福建省RFID产业  
 
作者:福建省信息产业商会RFID工作小组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它将会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2003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业巨头,开始在自己的商场中推广电子标签(RFID)技术,这是RFID技术应用新的飞跃,使之具有更加广阔市场。各国政府、零售业巨头、IT业著名厂商对此都给予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巨额投入,全面推动电子标签产业与应用的发展。
    2007年中国RFID总体市场规模达到77.4亿元,较2006年增长了18.1%,而2006年仅第4季度国内RFID市场整体规模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40%。,这标志着中国RFID市场由井喷转入平稳增长。根据国家“863”计划的时间安排,RFID项目的总体实施年限为2006~2010年。业内人士指出,这五年将是我国RFID产业蓬勃发展、开拓创新、通力协作的五年,也是我国争夺RFID国际话语权和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不平凡的五年。

                             福建省RFID现状
    福建省RFID产业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读写机具、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RFID方面比较大的企业主要有:厦门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厦门迪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厦门易通卡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等。
    厦门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较早专注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产品研究开发和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推广的高科技公司,具有十年的RFID科技应用开发及库存管理自动化应用开发经验,拥有多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包括电子标签、RFID读写设备、RFID天线以及RFID应用系统等。公司从欧洲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倒贴式电子标签封装生产线,该生产线可年产各式电子标签,包括航空行李电子标签、电子票卡、电子标签Inlay等共6000万片,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电子标签的使用成本。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供应链仓储管理、交通运输管理、防伪识别以及军事物流等领域。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原实达联迪)整合了实达外设电子支付和税控等优势产业资源,主要从事金融POS、IC卡应用产品、RFID读写设备、金融自助产品、税收信息化产品、无线通信产品以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不仅在国内金融、税务、保险、石化、交通等各大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在亚太、欧洲等海外市场不断得到认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金融POS及IC卡机具厂商之一。其金融POS产品已连续五年蝉联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被誉为“国内POS第一品牌”。其IC卡应用产品、金融自助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还被广泛应用于保险、石化、教育、交通等行业,延伸了金融信息化应用的领域,在提高全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事业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厦门迪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受厦门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的委托而研究开发的特种设备管理系统项目已应用于厦门市的锅炉压力容器的管控。项目基于先进的RFID技术,使用智能芯片对特种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使用手持机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获取电子标签存储的数据,降低工作强度,避免人工记录导致的数据错误。电子标签所拥有的大容量,可保证存储设备的所有基本信息及检验信息,并可避免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上的钢制铭牌产生的信息写入局限性及恶劣环境下不易识别等问题。
    厦门易通卡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应用RFID技术的厦门易通卡项目从2004年开始正式运行,目前已发卡130万张,月交易额达2500万。厦门七家公交企业2500多台公交车辆已全线开通,社会中巴600台也已开通,出租车、轮渡也先后开通了刷卡功能,农贸市场、超市、书店、影院、报刊亭、机关食堂、面点连锁店等领域已经布设500多台POS设备。 2008年3月,厦门易通卡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与厦门移动公司、北京握奇公司开展了基于SIMpass技术的合作试点。将移动支付融入到城市通卡中来,在此之前,易通卡还与诺基亚公司、厦门移动公司、恩智浦公司在2006年6月开始NFC手机支付方式的项目实验,2007年7月份起开始商用手机诺基亚6131i也正式在厦门上市。移动支付与城市通卡的结合,可以说是厦门易通卡的一大特色,易通卡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道路。
    厦门射频识别研究中心是厦门市政府依托厦门大学成立的RFID机构,显示了政府对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的信心和决心,该研究中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间件核心技术,并在其关键技术领域进行前沿性地研发和拓展,致力于提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射频识别产品,打造南中国地区最大的RFID研究基地。
    厦门市科技局组织专家于2007年10月,经过充分论证,以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为依托成立“厦门市射频识别(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拥有价值1200万元以上设备,有的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包括:6.67G射频信号源,20G的网络分析仪,1G的示波器,电路板快速制作系统(KPK Protomat C60)、DSP和ARM开发实验平台等;中心还购置了射频设计和仿真ADS系统。软件、测试仪器、制作设备以及仿真软件组成强大的射频开发平台,为射频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心开发了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ISO14443协议和ISO15693协议)和超高频三大系列十八款产品,并向社会推广,得到了东南汽车、厦门钨业、新华都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还有福建开普教育设备有限公司和福建省银达世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

                            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2008年5月30日,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动RFID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远望谷将参与广州RFID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并在广州市RFID技术应用和产业化起到龙头作用,而广州市政府将为远望谷提供发展RFID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政府采购、资金配套、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从今年开始,广东省政府将连续5年拿出2亿元资金支持信息化工程整体发展,其中现代物流和RFID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州市政府今年也将投入3亿元来推动RFID产业发展,而香港特区政府早在2006年就在大力推动RFID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总体扶持资金达到4.7亿港元。
    2008年4月,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和香港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共同举办了粤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推进工作小组第三次会议。在会议上,广东省信息产业厅明确指出,2008年工作小组的工作将围绕着“地方标准研究制定”、“深化试点”、“促进粤港物流通关”等四个方面展开。
    上海紧跟国际RFID发展步伐,从2001年起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产学研发挥各自优势,在RFID技术创新、应用开发、产业形成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首先在典型应用上取得突破,以应用需求推动RFID技术自主创新,突破RFID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促进RFID产业形成和发展;以自主技术与产业支持RFID应用,应用与产业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2006年,上海市政府从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推动上海RFID应用与产业的发展、为市民办实事的战略高度,把《完成百万危险化学品气瓶的电子标签标识》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安排专项资金对此项目予以资助。
    2008年1月9日,山东省信息产业厅主持的山东RFID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发展论坛在济南隆重举行。来自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标签工作组、山东省各地市信息产业局、中科院自动化所RFID中心、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意法半导体(ST)、山东30余家RFID行业企业出席了大会。根据大会精神,山东RFID产业联盟成立后将充分发挥联盟成员在RFID技术开发、生产、应用等方面的人才、资金、管理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努力把RFID产业培植成为山东省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几点建议
    一是RFID的发展是企业行为,最终受市场驱动,但在发展初期,政府在发展策略、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宏观指导起着关键推动作用。福建RFID的发展,亟需福建省各级地方政府的有力推动。
    二是建议在福建省政府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成立“福建RFID产业联盟”, 整合福建在RFID领域的技术资源,不断提升研发、生产和应用水平,促进我省RFID与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三是政府可与RFID骨干企业签署《共同推动区域RFID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让骨干企业参与当地RFID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并在区域RFID技术应用和产业化中起到龙头作用,而当地政府则为骨干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政府采购、资金配套、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是中心城市政府率先在建设“平安福建”中应用RFID技术,关注民生,从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入手,同时推动RFID应用与产业的发展,为市民办实事,把《危险化学品气瓶的电子标签标识》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项目。
    五是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可作为RFID发展的先导与基础。我省多年的金卡工程建设和IC卡应用,为RFID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建议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在公交、出租、高速公路、长途客运、停车场、加油等多个与交通相关行业推广应用,发卡并安装读卡POS机,加大RFID应用普及程度。
    六是坚持典型示范,推动全面推广应用。建议以“福建RFID产业联盟”为主,在政府支持下,选择公共安全、物流供应链、交通管理、城市服务等领域进行典型示范应用并推广,典型示范应用可选择:(1)电子标签在危险化学品气瓶安全管理中的应用;(2)使用电子标签实现 “一票换乘”;(3)电子标签在出租车计价器强检管理中的应用;(4)电子标签在烟花爆竹安全管理中的应用;(5)电子标签在物流配送管理中应用;(6)电子标签在车辆违规稽查中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