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掴事件(外一章)
丁启阵
两天前,网友“小舟”,由于是未登录状态的评论,我也不知道是我认识的“梦幻小舟”还是别人化名冒充的,要我写篇关于阎崇年被掌掴的文字。
研究满清历史、古稀之年因在《百家讲坛》宣讲清帝事迹知名的阎崇年先生,在无锡签名售书的时候遭人掌掴,这个事情我当然听说了,也看过不少相关的报道。之所以一直没有就此发表言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没有拜读过阎崇年先生的任何专著,拿着遥控器换台之际几次经过CCTV-10,撞到阎崇年在“百家讲坛”讲清帝的节目,逗留的时间累积起来也不超过五分钟;二是掌掴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评论,撰文讨论者中,不乏见多识广、文字通畅的高人,我觉得自己并无与众不同、新颖深刻的观点需要表达出来。
目前,比起阎崇年究竟是汉族还是满族,是不是汉奸,该不该受掌掴,CCTV一再重播(有人统计已经播放五遍)阎崇年散布他的“帝王史观”、抒发他对满清的怀念之情的讲课录像是否合适,“大汉之风”是暴力分子还是血性男儿……等等问题来,我更关心当事双方日后的动向,或者说命运。
据报道,掌掴者“大汉之风”,已经如数缴纳罚款,接受完拘留,被释放出来了。从拘留所出来后,他开了博客,发表了《我为什么掌掴阎崇年》的文章,表示永远不会向阎崇年先生道歉。文章还被多家网站推荐到了首页,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评论栏中,支持者的数量明显多于反对者——这跟一些网站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而被掌掴者阎崇年先生,不久前,在头戴钢盔的众多保安的护卫下,曾到地坛书市签名卖书,并且作了讲座。
可见,当事双方都仍然鲜活地做着各自的事情。
我认为,这是令人欣慰的现象。这说明,目前我国的言论是比较自由的,执法机构惩罚暴力行为者时,也能依法处理。宣传部门并没有因为阎崇年先生发表了不利于满汉民族团结的言论而封杀他,更没有逮捕他,将他绳之以法,他依然可以继续宣传、贩卖他的帝王史观,依然可以抒发他对满清的怀念之情,并且从中获得利益。与此同时,执法机构也并不因为“大汉之风”冒天下之大不韪,竟然当众掌掴名人、老人,而将他无限期地关在拘留所,或者将他像孙志刚那样弄死在里边。
掌掴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社会进步,至少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我亲手处理过的一次掌掴事件
二十多年前,我曾亲手处理过一次掌掴事件:我弟弟掌掴了本村村长的准亲家公。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年根时节,村长准亲家一只鸡死在屋后的果园里。于是,村长准亲家婆便到处散布消息,说一定是我弟弟用气枪打死的。我弟弟正处于青春勃发时期,把名声看得很重,说村长准亲家婆的诬陷可能会让他打一辈子光棍,坚决不答应。我当时正好放寒假在家,先问我弟弟鸡究竟是不是他打死的,他发誓说不是。于是,一天晚饭后,我带着弟弟,到村长准亲家造访,希望面对面澄清事实,消除误会。举手敲门前明明听见他们夫妻有说有笑的,一敲门,却得到男人不在家的回答,不愿意开门。我只好留下话,请村长的准亲家公有空时找我一下。
一等两天,不见来访。
第三天午后,我弟弟就当众掌掴了村长的准亲家公。
当天下午,形势就变得十分严峻:村长准亲家是四兄弟,儿女都已长大成人,跟我家相比,显然是人多势众、兵强马壮。此外,他们外村还有一大堆亲戚,一听说自己的亲戚被掌掴,纷纷表示不能答应。当时就雇了几辆拖拉机,准备来跟我家血拼。而我家,根本没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此,没有任何准备。我父亲是独棵苗,母亲是四姐妹没有一个兄弟,两个方面加起来,仍然是势单力薄,明显处于劣势。
晚饭时分,村干部出面调停,来人通知我:双方先到村委会谈一谈,谈得好没事,谈不好后果自负。敲锣听声,讲话听音。村干部态度明显向对方倾斜。
我父母虽然对事态非常担忧,但是对我弟弟的惹事行为也很气愤,不愿意参加谈判,于是全权委托我去处理。我掌掴人的弟弟,坚持大丈夫敢作敢为的处事原则,跟着我了去村委会。
一到村委会,看见对方至少到了十几个人,一水的壮劳力、野蛮相,全是怒气冲天、准备随时抄家伙动手的架势。我弟弟也不是怕事的主儿,看到这个场面,他竟然更加生气,说话很冲。我立即制止了他,不准他说话,并且向对方声明,我家由我一个人说了算。
谈判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大致过程是:我先严肃地批评了我弟弟,说做事不冷静,太容易冲动,接着安慰了对方一番,当然,同时也如实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气氛缓和一些之后,我还谈起了村长准亲家公的父亲(富农成分)七六年毛主席逝世之际、一句“怪不得我这两天眼睛豁亮了许多”招致了大会小会的无休无止的批斗的历史,强调了“祸从口出”的道理。当然,谈判期间我散发了一包中华香烟。最后,对方以“大学生都出面说了好话”为台阶,欣然表示,跟我家和解。从村委会出来的时候,对方有几个人纷纷提醒我注意脚下,提防掉到水沟里,说我不常回家,一定不熟悉村里的道路,走夜路不如他们。
回到家里,我长出一口气,好险,有杜甫“归来始自怜”之感。我的家乡民风剽悍,村斗族斗、死人伤人的事情,时有发生。
我亲历的这件陈年往事,虽然远不如“大汉之风”掌掴阎崇年有名,但是处理过程更加“全活”(完整)。伤害、交流、警告、掌掴、愤怒、聚众、谈判、和解,环环相扣,面对面交锋,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解决问题。据说,阎崇年曾经提出跟他对话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搞得反对者都自惭形秽起来,倘若我当时提出对方想要跟我谈判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中文专业、发表过文章、到外省参加过学术会议之类,我估计对方都能灭了我家;阎崇年不像我的家乡人,被掌掴之后立即召集家族人员、外村亲戚,以武力做后盾,跟我家进行谈判,他一方面保持沉默,同时丝毫不耽误参加商业活动;看来,这位满清史专家的水平,比农民还是要高出一大截的。
200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