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后的北京交通,固态复萌,又堵成了一锅粥。交管部门祭出的招数是所有车主每周禁开一天车,但施行下来,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的车主明知故犯:不就罚一百块钱嘛,反正比打车合算,照开不误。
如果从营销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项法规,也好比产品,都有一个行销的过程,要想推销成功都必须注入感情的因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属于情感营销的范畴。
要推销每周少开一天车这样的政策,最好用以情动人的策略,
并且象古人那样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比如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多媒体形式大肆宣传:
“不开车光荣,开车可耻”
“为了北京的蓝天,请少开一天车”
“开车有害健康”
“你今天开车了吗?”
或者大力提倡“每对夫妇尽量合开一台车”。规定老公必须接送老婆上下班,这应还可以润滑夫妻感情,促进家庭和谐。
同时执行家庭计划买车,“每个家庭限买一台车”,就像计划生育一样从源头上减少汽车的增长。
在我国禁烟规定最严格的香港,最早的策略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忠告市民:“吸烟有害健康”,收效甚微;最后改为旁敲侧击:“吸烟祸及家人”,结果令香港烟民大幅减少。
其实,在经济萧条年代,不管每周少干一件什么事,都会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比如每周少看一天电视。
欧洲某个小国现在还实行每周有一天全国的电视台停播节目,这样父母就不得不给未成年的孩子讲故事:“在那高高的谷垛下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会让孩子们终生难忘。
政府推行这项政策的时候,用的也是情感营销,广告语是“电视损害智力”。
也可以推行每周少回一天家运动,提倡大家每周至少在公司过夜一天,这样既可以减缓每天早高峰晚高峰的拥堵,而且对公司的团队建设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据说成年人的标志就是无须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就可以不回家过夜,有一段时间KTV里点唱率最高的一首歌就是《今夜不回家》,远远高出《常回家看看》。
上帝造人的时候,为人类规定的作息制度是每天吃一次,睡三次。结果有一位糊涂天使传话是误传成了每天吃三次,而睡一次,其实这是极端不科学的。
如果提倡每天少吃一顿饭,还可以起到全民减肥的效果。
有的网友还提出另外一项比较出格的节能减排建议
每周少做一次爱,
美国人每一年半就要更换一张床垫,就是因为美国人在床上折腾的频率太高,程度也太厉害。以致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席梦思床垫。导致美国外贸严重赤字,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只是中美国情不同。这项绿色运动要在中国提倡起来,涉及到公共政策介入私人领域,
有点…………不大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