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不但是写家、杂家,更是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回顾中国政坛,不乏有新闻记者从业经历的政府官员,适逢中国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仅举几位当代政治人物,总结他们的丰功伟绩,寄托人们对“无冕之王--新闻记者”的敬仰之情。

邓拓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邓拓,著名史学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原名邓子建,笔名马南屯阝、邓云特、何阳生等。1912年2月6日生。福建省闽侯(今福州市)人。父亲邓欧予系前清举人,曾在广西担任过知县。邓拓在家中最小,深受长辈的喜爱。家乡是历史名城,家庭是书香门第,这给邓拓幼年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其家教极严,甚至5岁时,他就能背诵上百首古诗词。
1929年,邓拓考上上海光华大学预科,学习政法,次年6月肄业。1930年,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考入上海法政学院社会经济系学习,并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2年12月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受尽折磨,得了肺病。1933年9月,在父亲和三哥邓叔君(著名自然科学家,时任南京中央大学一级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多方托人努力营救下被保释出狱。1934年,到河南大学经济系读书。1937年7月毕业后,第二次被捕,同年8月,被释放出狱。1938年4月,党派他到晋察冀边区,担任中共晋察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并兼任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1949年4月调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1958年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首都文化教育工作。1960年起兼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并主编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前线》。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重要著作和学术论文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历史科学的发展道路》、《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从万历到乾隆》、《燕山夜话》等,并与挚友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杂文集。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打成“黑帮”,含冤逝世,年仅54岁。

胡乔木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
胡乔木,1912年6月1日出生在江苏盐城张本村,幼年在村里读小学,1924年,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 (今扬州中学),1930年考取了北平清华大学。1931年参加革命,1937年门7月到达延安。1941年2月起开始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一直到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前,长达25年。他还曾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1950年至1954年)、中共中央副秘书长 (1954年起)、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56年9月起)、第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2年9月至1987年10月),以及担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等。
胡乔木著作有《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胡乔木文集》一、二、三卷,《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诗集《人比月亮更美丽》。 1992年9月28日7时16分,这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乔冠华 著名新闻时评家、曾任《新华日报》主笔
乔冠华生于1913年3月28日,江苏盐城人,他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1964.3~1974.11)、外交部部长(1974.11-1976.12)等职。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
1950年10月,乔冠华作为顾问,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武装侵略。1951年7月,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4月,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1961年10月至1962年8月,陪同陈毅外长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在外交部日常工作中,经常起草或组织领导撰写重要外交文件,如:1962年11月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1970年毛泽东主席为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斗争而发表的《五·二声明》、《中美联合公报》等。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主管美国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协助周恩来为打开中美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负责与基辛格谈判、草拟中美联合公报。1971年11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第一次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自此至1976年,均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历届联合国大会。1973年5月,陪同邓小平访问法国。1976年10月,以外交部长身份再次访法。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主要著作有:《国际述评集》、《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等。

刘云山 曾任新华通讯社内蒙古分社农牧组记者
刘云山,男,汉族,1947年7月生,山西忻州人,1971年4月入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64.08-1968.02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师范学校学习 1968.02-1968.08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把什学校教师, 1968.08-1969.02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苏卜盖公社劳动锻炼, 1969.02-1975.10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旗委宣传部干事,1975.10-1982.07新华通讯社内蒙古分社农牧组记者、副组长、分社党组成员(其间:1981.03-1981.08中央党校学习),1982.07-1984.02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党组副书记,1984.02-1986.01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1986.01-1987.01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87.01-1991.10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兼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1991.10-1992.03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赤峰市委书记. 1992.03-1993.04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赤峰市委书记, (1989.08-1992.06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学习) ,1993.04-1997.04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97.04-2002.10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97.10明确为正部长级),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02.10-2002.11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02.11-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第十二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梁衡曾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
梁衡,山西霍州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临河县委宣传部干事,《内蒙古日报》记者,山西省委宣传部干事,《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司长、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编审。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人杰鬼雄》、《觅渡》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及《梁衡文集》等。其作品获1984年《青年文学》奖、1986年赵树理文学奖、1995年全国优秀科普奖、199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徐光春 曾任新华社记者
徐光春,生于1944年11月,浙江绍兴人。1962年在高中二年级时,被特邀担任杭州市委机关报《杭州日报》特约记者。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农村、工厂、军队短时间工作过,1972年调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任新闻干事、《兵团战士报》记者。1975年任安徽新闻图片社记者。1979年调新华社安徽分社,先后任记者、组长、分社党组书记兼副社长。1982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任安徽新闻摄影研究会会长。1984年当选为中共安徽省委候补委员。1985年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为上海新闻摄影学会顾问。1988年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为北京市对外宣传小组成员、北京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首都经济信息报》高级顾问。1991年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1993年4月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同时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中国报业协会顾问、全国高校校报协会名誉理事长。1993年7月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1995年任中宣部副部长。2000年6月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徐光春任河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2005年1月30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徐光春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7年9月当选为中纪委委员,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写有大量各类体裁的新闻作品和上百篇论文,拍摄并发表了上千幅新闻摄影图片。著有:《业余摄影实用手册》、《哲学与新闻》、《摄影特技》,其中《业余摄影实用手册》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奖。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田聪明 曾任新华社记者
田聪明,1943年5月生,陕西府谷人,汉族。大学文化。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0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政治部干事,1974年11月至1980年2月在新华通讯社内蒙古分社任记者。1980年2月至1983年3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政研室副主任。1983年3月至1984年11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1984年11月至1988年11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88年12月至1990年12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90年12月至1998年3月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98年4月至2000年6月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2000年6月至2008年3月任新华通讯社社长、党组书记(至2007年8月)。2006年10月26日当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主席。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是中共十四、十五届中纪委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白克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
白克明,1943年10月生,陕西省靖边县人。1962年至1968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在黑龙江省冶金地质局、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陕西省国防工业委员会办公室工作。1978年至1988年在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厅工作,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1989年1月任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局局长。1993年1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93年4月任副部长。
2000年3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2000年6月至2001年8月任《人民日报》社社长。2001年8月任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同年9月在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当选为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02年4月在中共海南省委四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委书记。2002年11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2003年1月在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

孙清云曾任中国青年报记者
孙清云,1954年10月生,男,汉族,山东陵县人,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普通班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历任中国青年报记者,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处级干部,省委办公厅副处级、正处级秘书,山东省人才开发中心正处级干部、省政府办公厅正处级干部、省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副厅级秘书兼秘书一室主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办公厅正局级秘书,陕西省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西安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省十届人大代表。

任贤良 曾任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
任贤良,男,汉族,1957年2月生,河北平山人,1983年7月入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记者。曾任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采编部副主任,新华社陕西分社副社长、党组成员,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党组书记。1998年7月至2000年7月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其间:1998年7月至2000年2月挂职任西安市委副书记)。2000年7月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党组书记。2001年10月当选中国记协第六届理事会副主席。2006年10月,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中国记协副主席。

薛保勤 曾任《中国青年报》记者
薛保勤,生于1955年。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青年报》记者,现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任陕西省委《党风与廉正》杂志社总编、陕西日报社副社长,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编审,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政 曾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张政2004年离开央视,出任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后任文化部中国演出管理中心主任。2008年10月出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席助理.
张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原北京广播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现任文化部中国演出管理中心主任。曾主持过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晚会;建党80周年庆典晚会;为中国喝彩希腊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等国家级重大庆典和文艺活动近百场。中国电视文艺政府奖星光奖最佳节目主持人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