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门户网站搞的“中国IT业十大潜规则”调查与评选,觉得很有意思。确实,这些行业的潜规则叱咤风云已久,大家也很熟悉他的真面目;你是崇尚这些潜规则的人吗?
笔者认为这十条被列出来的潜规则,多数是IT界最泛滥,最具有传染力的病毒。我们一直被这些病毒包围着,这绝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指明“打手潜规则”这一条,这是互联网制造的软暴力;奇怪了!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打斗使对方身体受伤的暴力怎么会在网上发生,你还真别说,这完全就是把现实的暴力照搬到网上来而已。或者他是好人或者他是坏人,反正有人得罪了自己的利益就立马叫一班“网络打手”去围殴他。昨天写了一篇“网民的情绪为何越来越暴躁”也有提及到了这个问题。
IT业这些潜规则的滋生,也许是应市场所需,也许是为了某一些人的利益。比现实生活还要复杂,里面牛鬼蛇神、菩萨大仙各式各样的都有。而且这些潜在的东西,还可能被看作是成就了今天IT业兴旺的元神之一。
我们为什么那么崇拜这些东西,因为他们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能让我们变得兴奋,能让我们感觉它的影响力。但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的本质不是良品,但我们还是得忍着,因为它的范围和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大到牵扯到行业的命根。但“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中国的IT业持续被这些所谓的“潜规则”操纵着迟早要玩完,IT业真正的价值也会因此而毁于一旦。
人在进步社会在进步,若干年后的我们希望发现这些潜规则告老还乡了,那样真好,和谐社会的时代来临了。但目前可恶的它仍像变种的病毒跨过不同是载体、跨过不同的界限在侵腐着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只能忍受着并祈祷它早日消失。(作者:灵戈)
细细翻翻这些潜规则:
一、“番茄”潜规则:数千万电脑用户曾经心安理得地徜徉在开满盗版软件的番茄花园里。2008年,一个叫微软的看守者关上了通往花园的大门。
二、“流氓”潜规则:上网冲浪很久以来一直不安全,黄色网站、惟利是图的个人站站长、无线SP、流氓软件等让中文互联网遍布陷阱和木马,大家默默忍受,直到有打开这个盒子的人决定关上它。据说现在“流氓”界争论的焦点已经变成了谁是“真流氓”谁是“假流氓”,谁是“一开始就流氓”谁是“做大以后再流氓”,流氓也讲用户体验潜规则这口饭同样不好吃啊。
三、“山寨”潜规则:左手NOKLA、右手摩托沙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山寨开。山寨是手机和消费数码的亚文化,涌动着创新,也暗藏巨大危机。
四、“美女”潜规则: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每一家炒作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背后则站着一群女人。我们请读者您来一一数出他们的名字吧。
五、“评奖”潜规则:年度最佳、史上最强、进步最快……只要你敢想,评奖组委会们就敢做。没有他们做不到,就怕贵公司想不到。今天你“得奖”了吗?
六、“会员”潜规则:加入“会员”,享受“套餐”,吃进去的是“三聚氰胺”,吐出来的悔恨和投诉。无良网站的“会员”入不得,不厚道运营商的“套餐”吃不了。
七、“打手”潜规则:你知道互联网上有多少受雇于看不见的后台黑手,大把大把拿着钞票,在网上论坛专门骂人的“打手”公司吗?相声里说“小偷”成立公司了,如今“打手”也在搞企业集团,据说业务叫做“口碑营销”,批发兼零售。
八、“总编”潜规则:自从任何一个屁点大的网站都有了一个“总编”后,这个世界就不叫世界了,叫“江湖”。
九、“Alexa”潜规则:也称“骗钱”潜规则。你可以不知道这个网站,但你经常会听见各种甚嚣尘上的网站排名,国外的所谓Alexa排名被创业网站和VC们轮番“强奸”N次之后,已经“卧床不起”很久了。“潜规则”的“江湖”里,想取代“Alexa”的接任者貌似还是前赴后继的。
十、“C2C”潜规则: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多么牵强的“潜规则”啊,地球人都知道,它现在都快变成“明规则”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