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真考真察小岗村
王匡忠
庄稼不收当年穷,13多亿张嘴要吃,比什么压力都大。农村土地不种粮食,搞其它的搞的越好越坏。
有些人就是好激动!一会讲这样好,一会讲那样好,到底哪样好?
解放后,一家一户挺好的嫌不好,说还是集体力量大互助合作好,把互助合作当红旗高举!
后来,又嫌互助合作没有人民公社好。说人民公社好吧!就说人民公社就是好,把人民公社当红旗高举!
再往后来,人民公社又不好了,又说搞大包干好。说大包干好吧!就说一包就灵,把大包干当红旗高举!
现如今,一包就灵的大包干灵气也渐退了,又说流转经营、专业化合作经营好了,又把流转经营、专业化合作经营当红旗高举了!
总书记胡锦涛怎么想?他不是听讲好就认为好,而是到实地真考真察。按讲对小岗村派个人去调查就可以了,他就是要亲眼看看小岗村,亲手摸摸小岗村,他对小岗村考察是真考真察。
俗话说,你讲袖筒里有胳膊,要用手插到你袖筒里,摸一摸你袖筒里有没有胳膊。总书记考察安徽小岗村还真摸出了问题。分散经营、流转经营、专业化合作经营,面临的实际问题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问题。具体问题是齐心协力问题,以农业为主问题,文化生活问题,村庄环境问题,过好日子问题。于是,他语重心长的对乡亲们说:望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庄环境搞整洁,使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这五点希望就是真考真察的结果。
为什么说五点希望是真考真察的结果?
过去,农村的改革说白了就是“公”字改成个“包”字。“包”在当时迎合了农民的心理是起作用的。但是,“包”一旦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农民种田不赚钱的时侯就弃“包”而走,有的村就投机不搞农业搞工业或商业才把人留住,实践证明:简单的“包”在科学、文明、和谐面前是发抖站不住脚的。
因此,农村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包”字上。现在大家对把“包”字改成“转”字很感兴趣,搞土地流转经营。土地流转经营后是不是就是就一天云彩散开了,不再有阴天下雨了呢?其实,土地流转经营在200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出台前就搞了,土地流转经营到底怎么样?应该向总书记说实话,如实报告才对。
农村从土改到现在近100年了,搞“分制”也罢!搞“公制”也罢!搞“包制”也罢!搞“工制”也罢!搞“商制”也罢!搞“转制”也罢!搞“流制”也罢,都只是土地经营形式的转换。但是,必须清楚的一点,只要是搞社会主义,无论怎么搞,人心绝不能搞散,农业生产绝不能搞丢,文化生活绝不能搞砸,村庄环境绝不能搞乱,农民日子绝不能差。否则,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体现不出来,就不象是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
从总书记的五点希望可以看出,他是用全新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标准来审视小岗村的改和革发展,说实话不是很满意的。农村的分散经营、流转经营、专业化合作经营,都离齐心协力、离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离把村庄环境搞整洁、离使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有很大差距的。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不是钱一天比一天多大鱼大肉的吃就是好日子,而是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才是好日子,要的是文化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的好日子。
所以,总书记的五点希望是朴实厚道动了真情的,是诚心诚意发自内心的,是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这五点希望,可以说,既是希望,更是要求。用五点希望和要求全衡农村,大部分农村包括小岗村、也包括号称都市村庄的华西村、南街村在内差距都是相当的大。所以,这也是对全国农村的五点希望和要求。
但是,这五点希望做到哪一点都不是太容易,就拿大家齐心协力来说,做到了就不是简单的事。很明显,30年前,小岗村18户农民齐心协力签名,是大家齐心协力分田,并不是齐心协力种好田。一家一户的农村要做到齐心协力就更难了,必须有大批象焦裕禄那样爱党之心特棒有组织才干又能不要命的诚心为社会主义服务诚心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