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庙街和兰桂坊一游


    2008年十一假期,我到了香港,住在君悦酒店,在香港和澳门旅游了几天,与一些人交流,但值得一写的是香港的庙街和兰桂坊。 

    10月2日,我去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谈事情,正好路过庙街,同行的人马上兴奋起来。听说庙街是香港最富有特色的街道之一,许多香港电影、电视剧的题材和拍摄背景均来源于庙街。我极少看香港电影,对香港社会文化了解不多。庙街给我的观感是香港平民化生活的一个缩影:高楼林立之间,杂乱的、拥挤的店铺,散落街头的行人,商贩们为生计而苦心经营。在这物价不菲的国际化都市里,庙街可以说为普通老百姓创造了一个内容丰富、价格低廉的生存空间。 

    庙街的摊铺很多,但是比较有次序,商贩们也招揽生意,但是没有强买强卖的感觉。让我较为吃惊的是,很多门面房都变成了歌厅。在歌厅门口的窗子里,有一张张歌手的照片和艺名。这些年感觉香港歌星很多,也很有名,到了这里才感觉到歌星们都是摸爬滚打,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在这些歌厅里,门口的招牌显示20元港币就可以点一首坐台歌手的歌曲。因为这种歌厅的形式我没有见过,所以感觉很新鲜。 

    庙街的小吃很多,让我感到较为惊讶的是,在很多犄角旮旯的地方,都可以点菜吃饭,而且很多香港人可以在这种地方吃得有滋有味,在大陆都甚至很少见到这种场面。本来我想在庙街的大排档吃顿饭,但是由于天还很热,所以就只得换到有空调的餐厅里解决。

     去兰桂坊,是海通证券的孙总介绍的。他说你们来了香港去兰桂坊才能不虚此行,愿意陪着我们一起前往。兰桂坊也是来之前其他人极力推荐我去的地方,认为是香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体现。于是10月3日,吃完晚饭后,我们决定打车去兰桂坊。由于出租车停在兰桂坊的半山坡上,停车的时候周遭的人不多,下车后我们转弯来到一个小巷子,才发现兰桂坊一带酒吧林立,很有特色,狭小的街道几乎被各式各样的人群所占据,很多香港年轻人和外籍人士都在这个酒吧街上举行party,而且越往里走人越多,每个酒吧的门口都挤满了人。人们拿着酒瓶或酒杯开怀畅饮,脸上的表情很愉悦。我们顺着兰桂坊的小街慢慢地走着,感觉很快地(的)融入了兰桂坊轻松的气氛当中,尽管我们没有真正坐下来品尝一杯美酒,但是也觉得不虚此行,徜徉在此情此景中。和庙街比起来,兰桂坊更像是一个开放性、娱乐性更强,应该说这里的夜晚更适合时尚前卫的年轻人。

 


 

我的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