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钱永健 获 2008 诺贝尔化学奖


美籍华人钱永健 2008诺贝尔化学奖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籍华人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钱永健是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第六位外籍华人科学家。

 

华人获奖,国人高兴。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六位世界级的科学家,无一人土生土长于中国。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8电(记者和苗 吴平)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首先宣读了获奖者名单。他说,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他们将平分诺贝尔化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随后,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贡纳尔·冯·海伊内和评委莫恩斯·艾伦贝里分别介绍了三位获奖者的成就。他们说,绿色荧光蛋白是研究当代生物学的重要工具,借助这一指路标,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监控脑神经细胞生长过程的方法,这些在以前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他们说,下村修1962年在北美西海岸的水母中首次发现了一种在紫外线下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质,即绿色荧光蛋白。随后,马丁·沙尔菲在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做生物示踪分子方面做出了贡献;钱永健让科学界更全面地理解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理,他还拓展了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荧光蛋白,为同时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记者招待会上,厄奎斯特拨通钱永健的电话向他表示祝贺。钱永健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会令华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也能激励更多中国年轻人投身于科研事业。钱永健还对在场媒体表示,他很高兴能够成为今年的获奖者,虽然之前也有传言,但这确实出乎预料。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他凭利用水母发出绿光的能量应用在实验中,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面对新一轮诺奖的揭晓,内心酸涩的国人早已习惯从名单中尽可能梳理一些聊以自慰的因素,所以钱永健与钱学森的特殊身份,能够迅速抓住公众的眼球,尽管在他的个人介绍栏里明确写着“美国国籍”。

 

       诺贝尔奖舞台上似乎并不缺少华人的身影。自该奖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6位华人获奖,却无一人土生土长于中国。

 

       有人说,科学无国界,诺贝尔奖本来为世界而生。但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诺奖长长的获奖名单上,如果始终是那个似乎永远静止的零,至少可以从中洞窥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