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枋:从"反季节"蔬果到"反周期"楼市


    曾经有一个大大的红苹果在大六月的酷暑天气里在我家餐桌的不锈钢编果篮里放置了将近二十天而仍然栩栩如生,当时我还以为是人造装饰用水果,后来拿到手里,才发现是真苹果,这下,我被吓得噤若寒蝉一般,面对这个已被“妖异化”甚或能够成为“千年古尸”的苹果,我脑袋里的愤怒、恐惧、冷笑、忧虑等各种情绪瞬间迸发,然后空无……
    最终我把这个苹果埋葬了,然后警告家人再也不要沾这种反季节蔬果,并为这个苹果写了一段墓志铭:
    曾经有一个“真实”的苹果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想到曾经吃下去的苹果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对奸商说三个字‘我恨你’。如果非要把这份恨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从此以后,我看见夏天桌上的白萝卜就反胃、看见冬天桌上的猕猴桃就想吐。想想读最近红遍南北的“健康教母”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她谆谆告诫我们:现在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反季节、跨区域的食物,物资的极大丰富,并不是为大家的健康着想,而是为了赚钱。我们的身体要想保持健康,所吃的食物始终要与自身的身体素质、所处环境、季节保持一种平衡,才能做到不生病或少生病。
    大家可能不知道,反季节水果一般是用药物加工制造的,不管是不法使用激素类化学物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催熟的蔬果,还是不法使用防腐药剂保鲜的水果都应该会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的。即使是所谓采用无公害食品规定栽培的反季节水果蔬菜,虽然看起来技术上能够得到保证,其品质和正常季节的产品并没有多大区别,但它对人体有多大潜在的影响又有谁知道?“牛奶门”事件后,也许国家的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关注一下这种反季节蔬果了吧,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自从有了人类,人类就自认为是万物之主,因此就有了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行的施行于万物之上,无论是自然领域还是经济领域,自然或社会的报复还是未能让我们警醒!

    在经济领域,自凯恩斯之后,反周期的宏观政策开始在世界各地流行,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肯定,形成不同制度国家中少有的一个共识。
    面对经济周期波动,宏观调控似乎已成为本能的反应。但宏观调控是不是一定就会带给我们一个欢喜的结果呢?以美国为例,“9•11”之后的低利率虽然益助了保持金融稳定,但美联储万万没有想到,过剩的流动性回过头来对经济造成了更巨大的伤害,而首当其冲的,正是当初想要精心维护的金融体系。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10月23日就金融危机问题分别举行听证。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出席众议院的听证会时表示,目前的金融危机“百年一遇”,政策制定者此前都没有预料到。一句“政策制定者此前都没有预料到”不正是当初自信满满的宏观调控者的哀鸣吗?
    格林斯潘的批评者则指责他在过去10年中将利率降到了过低的水平从而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此同时他领导下的美联储却没有对包括次级贷款在内的新兴抵押贷款模式施加有力的影响和监管。正是由于这些抵押贷款市场一年前的崩溃和不断增长的拖欠最终引发了目前的金融危机。但这已经是事后诸葛亮了!

    正如许小年教授说:从理论上分析,凯恩斯主义的反周期政策,其假设前提为非完美的市场和一个完美的政府,即政府拥有更为充分的信息,政府比市场更为高明,于是得出市场失灵靠政府的结论。在凯恩斯那里,政府是圣人和超人,而在弗里德曼这里,政府是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有着自己的利益追求,只具备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认知能力,政府如同市场一样,也是非完美的。在弗里德曼看来,央行没有必要对经济进行主动和主观的干预,最好的政策是固定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比如说每年3%,以避免货币政策变化引起经济波动。两学派政策建议之所以不同,根源即在于此。

    目前,中国为应对经济继续下滑,在下调“双率”之后,政府迅速宣布了四季度经济工作十大任务并已出台了一系列反周期政策。可以预料,后续还会有更多政策出台。反周期政策的用意主要是试图引导民间投资和消费信心、重新把内需主导当作长期战略。
    其实,市场经济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它具有一定能力的自我修复和平衡。古语云“无为而无不为”还是有它的道理。古语又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果老是把锅里的一条小鱼翻来覆去,就会煎到烂不成形。
    市场经济有它自身的规律,政策过于人为地去反周期,总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政策的短时间变化过频,也必然导致市场主体行为的短期化。
    楼市调控过频,导致企业和地方政府博弈、地方政府和中央博弈,民众和开发商博弈,本来博弈是正常的,但是因为规则的多变,使得这种“博弈”陷入无序、陷于焦虑、陷于极度短期行为化。

    在这里,笔者无意批评政府的救市政策,政府出台这样的政策应该有它不得以的苦衷,中央政府的终极目标还是亲民的。但在这种变动频仍的政策下,我们想购房的普通民众又该怎么办呢?
    被友人戏称为“地产健康教父”的地产观察者许子枋说,只能“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其实对我们老百姓,买房就象建筑一样总“是一次遗憾的艺术”,用周星星的话再重复一遍就是:曾经有一套低价的房子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想到已经买下了的房子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对你说三个字‘我恨你’。如果非要把这份恨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无论是在菜市场,还是在股市或是楼市,这就是我们普通百姓的写照,因为我们没有完全对称的信息,因为我们不能主导政策的制订,因为我们只是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