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性格》这本书如果你只把它看作是另类视角的管理教科书,你的收获就会大打折扣。
“领导者”在该书里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层面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领袖,更有意义的一个层面是我们自己。我们都是领导者,都需要培养领导力。
在最好的故事里,文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在管理学上,性格与行为融为一体。领导者的性格冲突也在文学作品里。《领导者性格》给出了一种投影、一面镜子,并试图给出解决性格冲突的答案,把文学的沉思转化成管理的方法。无论是管理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家庭;无论是管理我们在世的躯壳,还是倏忽闪烁的灵魂。
回到内心世界,再伟大的领导者都要努力对付性格问题,通过获得更深刻的自我认知,发展更有效的领导方法。《领导者性格》通过严肃文学提供了一个内部视角。它打开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这个世界我们只有偶尔经由领导人的伴侣和密友才能揭开一角。它让我们观察到领导人的思考、忧虑、希望、犹豫、承诺、狂喜、悔恨和反省。我们看到领导人的性格如何被考验、重塑、加强或削弱。这些文学作品把我们带入领导人的世界,置我们于他们的位置,时不时让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
性格的挑战很古老,也很耐久,好像这千百年里的难题一直没有变化过。所以该书中的文学故事无论年代有多么久远,都一样与现实世界相仿。在领导人那里,性格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起作用。它意味着对一系列特别的问题拥有个人的答案。《领导者性格》提出人性中相似的难题,然后鼓励发展个人答案。
你有时间仔细读就会发现:
《推销员之死》提出了目标设定的问题,《破碎》涉及道德准则,《神圣的保证》提及如何选择榜样,《最后一个银坛大亨》回到耐力、勇气和毅力的心理层面上,《秘密的分享者》事关为别人设立清晰的业绩标准,《我来像贼一样》是让人正确认知成功,《穿越岁月的人》诉说着现代人的普遍困惑,即如何在原则性和实用主义之间寻得平衡,《安提戈涅》对于重大问题的反省给出衡量思索。
在我们的一生中,都需要培养领导的才能,作为一名领导人要历经无数的考验,从性格考验中获得的自我认知构成了领导人的核心。换句话说,成败的差距不在于技能、技艺、资历、关系网乃至于经验,而在于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这种自我认知常常是促使领导人完成工作、承担责任、过上一种富有收获和有意义的生活的关键因素。
只要生命尚存,塑造性格的重任就不会停止,即使是成功的、阅历丰富的、富有影响力的人。关注内心生活,找到真正的自我。在古希腊的特尔斐神殿里,诞生过一句脍炙人口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很早已经悟到,了解自己以及内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时间永不停止,生活的一页一旦翻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别在明天哭泣,像本杰明·富兰克林所提示的那样,“经历是一所昂贵的学校,愚蠢的人却找不到从别处学习的办法。”
如果我们翻开这本书,故事中的人们,他们的经历已经成为案例,供我们学习反思。这本书就是富兰克林提示我们寻找的一个很好的“别处”。另外,该书译者富有灵气的中文表达,会使你的阅读气息倍感顺畅。
《领导者性格:从文学故事中透视管理》
(美)小约瑟夫·L.巴达拉科著 江之永译
商务印书馆2008年9月第1版/35.00元
原载《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