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名言,恰好可以借来描绘当下的世界。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愈演愈烈,正从资本市场向实体经济蔓延,从美欧发达国家向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全球蔓延。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紧急调整了议题,将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列为首要议题。
会议期间发表了《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这份只有700多个汉字的简短声明,透露出一个引人注目的信息,“领导人决心对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进行有效和全面的改革”。作为世界三大经济板块中很有分量的两方,亚、欧领导人共同达成的这一原则性意见,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建作了重要铺垫。可以预见,亚欧会议确立的基调,将在11月15日华盛顿举行的全球经济峰会上得到延续——而此次华盛顿峰会被寄望成为一次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
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美元的垄断地位虽日渐式微,却仍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居于主导。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依仗美元的优势地位“绑架”世界经济有关。因此,危机大大动摇了各国对这一现行体系的信心。改革旧体系,建立新秩序,不仅是人们在伤痛中得出的结论,也是克服当前危机和避免下一次危机的必由路径。
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是什么样的?目前还没有广泛的共识,各个国家、各种势力之间必然还要经历艰难复杂的博弈。但有一点是无需置疑的,就是美元独大的格局必须打破,新的体系需要吸纳更多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并使它们施加更多影响,以促成更为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当因势利导,一方面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建设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努力扩大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改变和废除现有体系中那些对发展中经济体不利甚至歧视性的规则及“潜规则”。
不过,“危”与“机”向来并存,连外国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个汉语词所蕴含的辩证关系。在把握机会的同时,我们也务必严防自信心畸形膨胀,当前仍然应以立足国内为本,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既要发展和健全资本市场,更要注重夯实实体经济。面对“美国崩溃论”、“抄底论”等不理性的观点,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美国金融危机固然暴露出其高度自由化、市场监管不足的问题,也反衬出一些新兴经济体谨慎开放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必要性,但是绝不能简单地由此推导出“封闭优于开放”、“管制重过自由”的论断。管制不等于封闭,自由不等于放任,监管与市场、监管与开放并不矛盾。如果说美国金融危机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借鉴的话,最大的教训就是市场化程度越高越需要严格监管。而就目前的中国经济来看,总体上仍处于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阶段,唯有在坚持改革开放中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和完善,才是正途。
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开端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