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理的方式
——对德兰修女的阅读与理解
⒈
“人活着就是为了发现真理,其余的不过是形形色色的寻找与迷惑。”这是我印在名片上的一句话,用来跟每一位结识的朋友分享。很多人向我嗤笑说,他们根本就不相信真理的存在。但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在寻找,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在寻找,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确定性的答案。而这个确定性的答案,其实就是真理。
在我看来,人类只能通过女人的方式发现真理。在人类的文化中,女人意味着阴柔,她们懂得宁静,她们在默默地观察着这个世界,温柔地接受着这个世界。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文化,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然后才有可能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但是,男人不是这样,男人的文化意味着阳刚,意味着躁动,也意味着浅薄、自以为是、以及无休无止的征服与占有。在这个躁动不安的世界里,只有女性文化中所特有的宁静、深刻与温柔,才能为我们指引真理的方向。
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懂得宁静、深刻与温柔。她们具有女人的性别,但她们却选择了男人的生活方式。她们像男人一样热中于占有,却并不懂得什么是接受。她们的身体虽然是女性,但她们却有着男人一样躁动不安的心。
感谢华姿女士赠送给我的两本书,一本是《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另一本是《赐我甘露·德兰修女嘉言品读》。在我看来,德兰嬷嬷不仅是一位修女,更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以她的宁静、深刻与温柔,无限深情地关爱着那些贫穷和绝望的人们,为他们重新点亮了生命的灯。
德兰嬷嬷说:“只要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就很容易看到基督。”而她心目中的基督,其实就是真理的关联词。在这个躁动不安的世界里,德兰嬷嬷以她纯洁的心灵,成为人类寻找真理的方向。当我们走向德兰嬷嬷,就意味着我们开始走向人生的答案——我们将会恍然大悟:①人为什么活着?②以及应该怎样活着?
⒉
关于德兰嬷嬷——Mother Teresa,有好几种中文译名。教会语境以外比较常见的译名是特蕾莎,也常常被译成德蕾莎、特里莎、或者是泰瑞莎。作为《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和《赐我甘露·德兰修女嘉言品读》两本书的作者,华姿女士之所以选择德兰这个译名,既是对教会传统的尊重,大约也是取“其德如兰”之意义,以赞美嬷嬷的德馨吧?
1910年8月26日,德兰嬷嬷出生于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城。18岁那年,她成为一名修女,后来被派往印度,在一所教会学校里教书,前后将近二十年。1946 年9月10日,她“听从上帝的呼召”,创建了“仁爱传教修女会”。1952 年夏天,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危者之家”,让穷人们在临终前找到爱与尊严。1979 年,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85 年,她先后在香港和台北设立“仁爱传教修女会”,为年幼无知的未婚妈妈、无家可归的老人、以及行动不变的智障者提供栖身之所。1997 年9月5日,德兰嬷嬷以87岁高龄在印度加尔各答去世,成为人们永远的怀念。
印度政府决定为德兰嬷嬷举行国葬。她的身上覆盖着印度的国旗,12名被特别挑选的印度人为她抬榇。当德兰嬷嬷的遗体被抬起来的时候,包括印度总理在内的所有印度人都向她行下跪礼。出殡的队伍缓慢地经过大街,两边大楼上的人们全部下楼来,没有人敢于站得比德兰嬷嬷更高,而是统统跪在地上。尽管德兰嬷嬷并不是印度人,她在印度也没有任何官职和爵位,但她却以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善行,赢得了全体印度人的尊敬。
除了光照人间的善行之外,德兰嬷嬷亦有许多嘉言流传于世。其中最著名的,大约是一首题为《无论如何》的诗。其诗云:
人们经常不讲道理,没有逻辑,而且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但无论如何,你要懂得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还是会怀疑你有不良的动机。但无论如何,你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友善。
尽管你是诚实和率直的,人们依然有可能欺骗你。但无论如何,你还是要一如既往地诚实和率直。
世俗的小人习惯于追随大人物,却很可能对你不屑一顾。但无论如何,你还是要一如既往地爱怜那些世俗的小人。
当你成为一个卓越的人,你周围很可能会充满假朋友和真敌人。但无论如何,你还是要一如既往地追求卓越。
在探索真理的路上,你也很可能会遭到人们的嘲笑。但无论如何,你还是要一如既往地探索真理。
困境中的人们需要你的帮助。当你真的去帮助他们的时候,却很可能遭到他们的攻击。但无论如何,你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帮助他们。
你今天做的善事,很可能明天就会被人们忘记。但无论如何,你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做善事。
你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事业,很可能在一夜之间被人们摧毁。但无论如何,你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去经营。
即使你把你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世界,人们依然有可能不满足。但无论如何,你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奉献你自己。
在这组诗句里面,包含多么大的勇气啊!每读一句,我都会问自己:你能够做到吗?你能够“无论如何”也要“一如既往”地做到吗?让我感到汗颜的是,我恰好欠缺这种“无论如何”也要“一如既往”地做到的勇气和毅力。
有人说,这首诗的真正作者是美国的肯特·基思,德兰嬷嬷只不过是因为喜欢它而把它贴在了印度加尔各答儿童之家的墙上。也许,德兰嬷嬷应该付给肯特·基思一笔版权费吧?而我所敬重的则是,德兰嬷嬷以她的一生,近乎完美地亲历过对这首诗的实践。
⒊
我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深信人性本善,对于基督教的原罪论大惑不解。让我们看看那些婴儿,他们是刚刚降生的天使,是那样地纯洁可爱,怎么可能有原罪呢?我所知道的事实是,他们的纯洁和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为上帝所赋予,与人类社会所定义的纯洁和善良相比较,也许存在一些差异。然而,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逐渐被社会化,他们的纯洁和善良也因此遭到破坏。
德兰嬷嬷又有一首诗云:
如果你有一颗纯洁的心
那么 它就会自由地给予
自由地爱
直到它受到伤害
是的,是我们这个日益躁动不安的社会伤害了那些孩子,为什么要把责任推卸给某种子虚乌有的原罪呢?孩子们是无辜的,并没有所谓的原罪,但随着他们的成长——喔,也许他们从未成长,而仅仅是被社会化——他们的良知遭到了玷污,他们也因此犯下种种令人感叹的过错。
我们需要自醒,需要找回我们的良知。华姿女士在《赐我甘露·德兰修女嘉言品读》的致谢词中说:“天堂就是与神同在,地狱就是与神断绝。”我想,我也可以说:“天堂就是与良知同在,地狱就是与良知断绝。”人类只有通过自己的良知,才能看到神,看到事情的真相。
若是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良知,重新找回孩提时代的纯洁和善良,我们便能够重新找回我们对于人生的快乐体验,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的信心。
⒋
人类只有通过女人的方式才能找回自己的良知。德兰嬷嬷站在那里,成为我的榜样。与德兰嬷嬷有所不同的是,我渴望爱,而甚少付出爱。当我看着德兰嬷嬷,我终于明白我需要的其实不是爱,而是女人一样宁静的心灵。古代中国的智者诸葛亮亦曾说过:“宁静致远。”只有宁静的心灵,才能看到更深刻和更远大的视野,才能滋生出无限美好的爱与柔情。
即使是男人,也可以选择女人的方式。《马太福音》说,童女玛利亚从圣灵而怀孕,生下了耶稣,也就是基督教所信仰的基督。我以为,这是一则伟大的寓言:童女玛利亚象征着一个纯洁的女人,人类只能通过这种纯洁的女人的方式,去感悟圣灵的存在,去体验对人生的热爱,从而让自己获得新生——而童女玛利亚所生下的耶稣,其实就是新生的我们自己。
和玛利亚一样,德兰嬷嬷也是一位圣母。在人类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觉悟者都充满了母亲一样慈爱的光辉,无论任何国家、任何宗教、任何时代。从耶稣基督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母亲一样的慈爱。
感谢德兰嬷嬷,让我在这个日益躁动不安的世界里,找到一种久违的宁静。当宁静出现,生命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而我也可以像一位怀孕的童女,在一种妙不可言的体验与喜悦中,孕育着我自己的新生。我也终将像耶稣基督和德兰嬷嬷那样懂得爱,并且知道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付出爱。而事实上,爱便是基督的别名。
需要说明的是,《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和《赐我甘露·德兰修女嘉言品读》的作者华姿女士,和我有着20年之久的友谊。那时候,她是一位天资聪慧的女诗人,而我则是一个充满渴望的文学少年。多少年来,我一直满怀敬意地仰望着她和她的先生,把他们看作我在文学道路上的学长和老师。而今,我也要再次感谢她为我带来德兰嬷嬷的故事,以及那些隐藏在故事里的神秘启示。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冬日,我深深地知道,上帝与华姿女士同在,也与我同在。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