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混沌学问发展到科技时代再返回到消费科学
我们的世界从能量中分化而来,人类所有世界观和运作方向都是对五构素的研究和对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这五个构素的研究,从而对五构素世界的改造。其过程经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时间最长,大体为希腊耶稣基督教之前的6世纪到2300年前。这期间的古人类最先接触的是实感物质、心应物质和能量的各种力表象。其时如五行说和各种宗教哲学都是以社科特性为主的人文时期。第二阶段为科技超前于社科的发展期,指亚里士多德至今。这期间因数学的发展,度量仪器、手段的进步,以实物质为研究对象的科技首先量化定型,并发展出操作技术。特别是15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宇宙突飞猛进,表现出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大转移。第一次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第二次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第三次是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国;第四次是19世纪科学与经济在德国的结合;第五次即20世纪的人类科学文明活跃集中于美国。科学中心的转移引领着军事、政治、文化等中心的转移,反映了科学的前进方向正是人类进化运动轨迹中心。600多年前开始从人类知识宝库中分化出来的科技在近100多年来突飞猛进,大踏步进入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和基因解密生命科学大分子时代,核能利用与宇宙巡航时代。然而社会科学同期虽有过若干次辉煌时代,但至今仍停留在千年前的水平上,即处于观点零散与百家之争年代,既没有数量化更没有定型于物质基础上。
虚物质论和531系统理论(简称“虚&531”)诞生发展可期为第三阶段。当“虚&531”出现时,时间已到20世纪末了。“虚&531”不拘泥于现代社科思维定式,返回到数千年前人类对世界的朴素感知,从宇宙是能量的和以五构素为表现的源点出发,发现了虚物质和方向不变原理,创建了531系统理论。当同现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成果结合时,进一步提出了五构素物体论。五构素物体论即将宇宙、总星系、星系、恒星、行星、个体、分子、原子、量子等均视为由实物质、时空、方向结合力热构成的物体。又从这五构素角度去理解物体,围绕沿测地线方向作物体消费运动来探讨全宇宙的事物、现象、规律等。“虚&531”研究跨度十余年,与人类基因组研究几乎同步。生命天书已破解,而“社会生命章节”亦以“虚&531”的出现而告成。下一步目标是,将人文社科依照虚物质规律、理论进行数量化定型处理以实现社科渐近于科技,之后完成社科与科技的统一、共同回归于消费科学。这就是科学的发展方向,具体分解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