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也是教育人民的工具


词典也是教育人民的工具

丁启阵

 

本博客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这么几句话:“我国最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妓女’一词的:‘以卖淫为业的女人。’态度之鄙薄不屑,措辞之肯定决绝,足以令人怵目惊心!”有个网友对此说法不能认同,在评论栏对我予以批评:“现代汉语词典可以算一种中性解说,并没有加入带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词汇。至于版主自己看了有什么感受,是自己的思想把自己搞懵了!

我的思想并没有“把自己搞懵了”,而这位没有署名的网友,显然有四点没有搞清楚:

第一点是,没有把我这几句话的意思搞清楚。我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用明显带有贬义色彩的“淫”字解释“妓女”一词,是不妥当的。这一点,比较一下英文词典的解释就很清楚了:street girlwoman who engages in sexual activity for payment.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为什么不能解释成“街边女郎”或者“提供性交服务以获取报酬的女人”之类呢?那样才是“没有加入带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词汇”,才是较为“中性”的“解说”嘛。

第二点是,没有把语言的本质搞清楚。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然会打上社会的烙印、色彩,从来就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中性色彩。没有中性色彩,自然就不可能有中性的解释;不是中性的解释,自然就可以进行批评。

第三点是,没有搞清楚我国词典编撰的现状。我有好几位朋友是词典专家,我对他们的工作充满敬意。但是,我也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我国的“国情”:我国是一个宣传、教育的大国,宣传、教育无处不在。近些年来,词典编撰上的宣传、教育色彩有所淡化,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真水无色的水平。随手举几个例子吧:

 

革命】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我很纳闷,革命既然是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经历过无数次革命之后的今天,还有如此普遍的不公平现象,还有恁多的贪官污吏,还有如许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受苦受难……?

社论】报社或杂志社在自己的报纸或刊物上,以本社名义发表的评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文章。——“重大问题”有待商榷。我以为,“问题”不如“话题”中性;“重大”不如“广泛关注”中性。“重大问题”连在一起,不免有自抬身价的嫌疑。

资本主义】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制度……——既然是那么糟糕的制度,我们经过革命得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百姓,日子为什么还不如人家过得富足快乐呢?

 

第四点,没有搞清楚现代汉语的状况。如今有一个关于“忽悠”一词用法、广泛流传的段子,对了解现代汉语状况很有帮助。段子如下:

国家忽悠国家,叫外交;

政府忽悠百姓,叫政策;百姓忽悠政府,叫犯罪;

领导忽悠群众,叫号召;群众忽悠领导,叫捣乱;

领导忽悠领导,叫交易;百姓忽悠百姓,叫生意;

父母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父母,叫欺骗;

男人忽悠女人,叫调戏;女人忽悠男人,叫勾引;

男女互相忽悠,叫爱情。

这个段子充分说明,词汇本身可能就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这位网友倘若连这般广泛流传的段子都没有听说过,实在是有些孤陋寡闻。

                                                     20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