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中国四项主张
这次峰会在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召开。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举行,主要议题包括: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
此前,中国已经明确表达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立场,一个是“维护和保持自身经济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一个是“国际金融危机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另外一点是“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加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要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2008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中国主张备受关注,中国四项主张如下: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
全面性,就是要总体设计,既要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货币体系、金融组织,又要完善国际金融规则和程序,既要反映金融监管的普遍规律和原则,又要考虑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均衡性,就是要统筹兼顾,平衡体现各方利益,形成各方更广泛有效参与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尤其要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
渐进性,就是要循序渐进,在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最终达到改革目标。
实效性,就是要讲求效果,所有改革举措应该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我们主张重点实施以下改革举措。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建立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及其产品透明度。
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决策层产生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尽快建立覆盖全球特别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期预警系统,改善国际金融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及时高效的危机应对救助机制,提高国际金融组织切实履行职责能力。
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增强流动性互助能力,加强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
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
应该注意到: 宣言分析了当前危机的根源,指出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履行相应责任,经济结构改革不充分等阻碍了全球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风险过度,最终引发严重的市场混乱。
宣言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有关国家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重大行动,以刺激经济增长,改善金融机构资本状况,保护储蓄与存款,弥补监管缺失,解冻信贷市场。
胡锦涛在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的讲话
二十国集团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
要特别关注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损害
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中国四项主张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