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有这样的希望:明天比今天幸福,而后天比明天幸福---如果这样,你就得弄明白如何才能做到并付诸实践。
什么是幸福呢?是一个老话题,更是一个有着很多不同解释的话题,但综合来看,还是不外乎是上面的这种希望:明天比今天幸福,而后天比明天幸福。这些没有触及幸福的根本。
有些朋友问,那么幸福的根本是什么呢?那么,我想将这个问题转化一下:幸福的成因是什么?似乎答案可以更明确一些,幸福的成因基础有三个:一是个人真实的(可以变化的,可以变化至‘满欲’而‘恒’的)思想心态;二是你的生存环境;三是你的生活人文环境。
一是个人真实的(可以变化的,可以变化至‘满欲’而‘恒’的)思想心态,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个体内心世界的成长,它的成长方向与第二,第三息息相关。
二是你的生存环境,身体以及身体可以存在的客观环境。(身体是思想变化的环境)
三是你的生活人文环境,在今天的社会,是与个体幸福观最直接的一个‘成因’。它的源头是历史,它的规整强度表现是现实。达者以不达者丧,是很多‘自己’流产的原因。
金钱与权力(一种幸福观)。
金钱与权力,一方面可以拥有;另一方面却可以将身体与灵魂捆住。有人则希望在金钱、权力与幸福之间找寻平衡,真正这样的人就走向了思想,如果可以持续,最终就是:舍------得,而后的‘有为’实践。佛学释迦牟尼的‘舍---得--与实践’,孔子的儒学心态完成前后,老子的道德经的心态完成前后,都是如此;
当然还有好多走在‘舍---’或者‘---得’的路上。
还有一些在金钱、权力与幸福之间找寻平衡的人则仅仅是为了一时的慰藉,转而继续逗留在金钱与权力的中心,工作;对这些人最大的慰藉就是‘垃圾人文’造就的崇拜,这些人不得一刻空闲,忙,交流应酬与制造交流应酬,它们不敢空闲,不能面对属于自己的安宁。
思想是一种境界,它只是给人带来感觉。在现实社会中,它好像与‘利益’无缘,即使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快乐或幸福,在好多人看来,快乐与幸福不是利益,所以------
坦诚精神虽然被‘推崇’,但要给任何一个组织或团体灌输这种精神,无论该组织或团体的规模如何,都是一项艰难而费时的工作。因为你要同人类的本性做斗争,同社会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战斗。
学会适应,我们的社会现实继续-- --;也只有学会适应,才会拥有社会公认的成功---
所以一些人选择了‘失败’---,选择了导向根深蒂固的传统,选择了艰难而费时---虽然你解放了好多人快乐与幸福的束缚---但是因为共识,你只有‘失败’---
要写的东西太多,算了,以后再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