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 国内一些地方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干群矛盾, 但在加拿大,从没有听说类似的暴力事件,所以想说说加拿大的公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来加拿大很多年, 自己从来没有看见过领导出行,警车开道的现象,从这点上,加拿大的公仆远没有国内威风. 记得有一篇报道, 加拿大的总督伍冰枝去温哥华视察工作, 伍冰枝是香港出生的华裔女性, 温哥华市的领导带她去街头,不挑光亮的地方,净拣流浪汉集中的地方, 总督在加拿大相当于元首, 但流浪汉很不给面子, 竟然当着伍冰枝的面还在呼呼睡大觉. 那张照片也上了加拿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伍冰枝一脸尴尬的样子, 令人印象深刻. 在西方国家中,加拿大的福利是比较好的, 如果想要政府救助, 程序并不复杂. 但有人宁愿流落街头,也不愿意接受救助. 前几年, 一位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的中国移民流落街头, 华人社区全体想救助他, 但都被他拒绝了.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流浪不是光彩的事情,尤其是大学毕业, 所以社区服务机构,不知名的华人, 政府等都去探望他, 给钱给物,帮助联系工作,可小伙子觉得睡在公园的椅子上很好,很有气节地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赫赫! 加拿大的冬天比较长, 一到冬天, 政府最担心的就是街头那些流浪汉. 如果气温低到一定程度, 政府的工作人员会四处寻找流浪汉并且安置他们.天气太热的时候, 政府会提供免费的避暑场所,供市民享用, 所以在政府工作,职业虽然稳定,但还是很辛苦的
和国内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 在加拿大找政府办事, 不可以送礼送钱,否则就以行贿罪论处. 一个从国内来的移民办了个培训学校, 政府的教育部门派人过去验收, 尽管有人已经提醒过是在加拿大, 不可以照搬中国的经验, 他也注意了, 但中午吃饭的时候, 觉得还是过意不去去, 就买了盒饭给验收人员, 随即被验收人员告发, 结局是两项行贿罪名,学校关门. 遇到警察也一样, 即使警察帮你忙了, 也不可以拿钱拿实物感谢. 国内某直辖市的警察来加拿大考察的时候,吃过这个亏. 出于联谊, 送了几张演出的门票, 遭到加拿大警方的谢绝. 起初国内的警察以为是对方客气, 或者说是个别现象,就自己调查了, 发现是个普遍现象. 回国后, 写了个报告, 不适合中国国情
在国内,那怕是个乡政府,门口都有警卫,但在加拿大,没有这种现象. 第一次进省政府, 是误打误闯, 看见一栋楼不错, 就进去了, 在一楼大堂有个黑人妇女, 很象国内公司的前台, 我问她是什么地方,她说是省政府. 在加拿大,要见市长或者省长甚至更高一级的公仆, 还是很容易的. 每年的元旦前后, 市长会站在广场上, 一一和大家合影. 在电视上, 市长也会接听市民的电话, 没有过滤或者甄别的. 象临近的一个市的市长, 每年夏天都会邀请大家去她家的后院吃烧烤,愿意去,报个名就可以了. 这里也经常办一些酒会, 大公仆们会出席, 如果想去, 一般交几十块钱, 就是自己的饭钱,就可以和大公仆共进晚餐或者午餐, 照相都可以. 有个别的, 利用国内人的思维,拿了合影到国内显身份,需要揭露一下
在加拿大没有听说过拆迁问题, 如果拆迁不是和公仆的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国内估计也不会有拆迁问题. 拆迁应该是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的事情, 有不同看法,可以协商, 有矛盾, 可以找法院, 政府掺合到里头, 就有个屁股坐到那边的问题
在加拿大,也没有信访部门, 信访弄不好是中国独创的制度. 哪怕一丁点大的事情, 都得上法庭解决.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 对法院挺恐惧的, 到这里以后, 才发现法院是个讲理的地方. 没有经历过苦大仇深的例子, 只能举个自己经历的小例子. 自己把保险单落在家里,没放在车上,警察给了告票. 在这里,警察让你干啥就干啥, 让把车停在路边上,就得老老实实停路边上,人还不能随便动, 否则警察会以为你有其他企图. 警察给你开告票, 如实填写, 什么解释都不可以的. 拿上告票, 上法院. 在法院, 你可以为自己辩护, 也可以请人为你辩护. 还好, 自己给法官解释的, 法官一调查,真的是忘了放到车上, 又是初犯, 告票就取消了. 不用给他烟,不用给他酒,不用给他说好话,他看证据. 法制是比较罗唆,但的确可以促进社会秩序
也许当公仆这个字消失的时候, 国内就有秩序了.天快亮了,睡觉去了!
- - -- -- -- - - - - - -
补充一点内容:
在加拿大也不是没有冤假错案. 有个中东裔的工程师被当作恐怖分子给抓了, 政府最后赔了几千万. 一百年前,加拿大对华人苦工不公, 前几年政府公开道歉,在电视上和其他媒体上,不仅发通告,而是领导人亲自讲话道歉. 并且寻找到了幸存者或者其遗孀, 巨额赔偿. 搞了个专列, 从全国各地接受害者到首都渥太华. 这种态度和追溯性, 在国内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