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家族
据考证,宋氏家族的先辈是从河南来的客家人。韩教准,生于文昌昌洒镇古路园村(现宋氏祖居),少年时被过继给在美国谋生的堂舅,改姓名为宋高升。宋高升在美国神学院毕业后回到上海传教和教书,期间改名为耀如,字嘉树。宋耀如结识孙中山后,开始走上支持、资助孙中山辛亥革命的道路。宋耀如婚后生有三子三女:蔼龄、庆龄、子文、美龄、子良、子安姐弟六人。其中庆龄嫁给革命先父孙中山,后投身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美龄嫁给当时的国民党主席蒋介石,蔼龄嫁给历任国民党财政部部长和行政院院长等职的孔祥熙(孔子第七十五代裔孙),子文也曾历任国民党财政部部长和行政院院长。一家人曾与中国政治和经济有如此深厚的关系,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蔼龄(1889年—1973年)——爱钱
1904年,宋蔼龄赴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留学。1910年毕业后回国。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表示同意。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
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宋蔼龄,一个聪明而有心计的女人,善于阴谋和权术,以她那双神秘的巨手,不断左右中国政坛的形势,成为中国政坛上权势显赫的女人,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大宋蔼龄(一八八九年七月十五日—一九七三年十月十九日),因其在一九一二至一九一四年间曾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一九一四年与山西首富、孔子第七十五代孔祥熙结婚而声名远播。孔祥熙前后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工商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长、行政院长等要职。在职期间,敛财无数,与蒋介石、宋子文、陈果夫并称“四大家族”。作为“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的妻子宋蔼龄也是个敛财高手。据称,在解放前夕,宋家和孔家在美国曼哈顿的存款竟达二十亿美元之巨。人们用最简单最形象的词形容她——爱钱。由于她地位显赫,宋蔼龄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有关孙中山、宋庆龄、宋美龄、蒋介石等人的各种类型的图书报刊上。她的名字,有的写“霭龄”,有的写“蔼龄”,孰对孰错?亦或都对?
1948年,“精明”的宋蔼龄趁国民党溃败前夕,打点行装,携带巨额家产移居美国,1973年病逝于纽约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
宋美龄(1897年-2003年)——爱权
在国内,宋美龄有着“永远的第一夫人”的称号。在近代中国历史与对美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宋美龄身官数职,集权与一身。1932年,宋美龄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会长,并曾经负责当时中国空军之组建,并把空军经费存到香港银行,造成了抗战时空军飞机数量严重不足的恶果。两年后,国民政府在蒋中正与宋美龄的主导下开始推行“新生活运动”,宣传新政内容,在全国范围推广喝开水,不吐痰,多识字,讲究文明卫生;秋天,随蒋中正作了1个月的西北考察。1935年,在宋美龄的促成下,中国成了美国武器和飞机的最大进口国。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再一次表现出宋美龄的领导才能。杨虎城与张学良扣押蒋中正,实行“兵谏”。宋美龄竭力陈说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中正的重要性,要求各方面“检束与忍耐,勿使和平绝望”,“推进军事之前,先尽力求委员长出险”。随后,宋美龄、宋子文等于12月15日飞往西安,同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正式进行谈判并最后达成协议。
第二年,蒋介石授权宋美龄掌握空军;宋美龄邀请陈纳德将军整顿中国空军,并且成为名义上中国空军的总司令。1938年,宋美龄的《战争与和平通讯》出版;组织妇女工厂和战时学校,以“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工作指导委员会”为全国妇运最高指导机关。
常作为蒋中正特使的宋美龄,在国外的影响也非比寻常。美国《时代》周刊曾把蒋中正和宋美龄作为一九三八年第一期的封面人物,评选他俩为一九三七年“世界风云人物”,指出“一九三七年,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国家是中国。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中国人同入侵的日本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尤其是在上海,中国军队连续十三周阻止了日本人的前进。在这个关键时刻,领导这个国家的是一位最能干的领导人蒋中正和他的杰出夫人宋美龄。
宋美龄作为蒋中正的特使,优美的仪态、高雅的风度和适度的言谈,赢得了罗斯福夫妇的敬佩。因此,美国一时掀起“宋美龄热”,传播媒介大量报导她的行涵,许多杂志以她的肖像作为封面。宋美龄,在国内外,宋美龄的声望几乎高于蒋介石。但名誉再高,晚年的宋美龄却留下一生中最大的遗憾。1991年,受命赴美求援的宋美龄竟未能踏上故土最后一脚,便随着蒋介石的兵败大陆而由美国直飞台湾,偏居一隅,了却残生。
宋庆龄(1893年—1981年)——爱国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人到晚年,宋庆龄愈加思念远在海外的同胞手足。一次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到:“你和我一样,也是三兄弟、三姊妹,可是我却无法和他们通信。”每次海外来人,她总是设法打听姐妹兄弟的情况。在差不多长达30年的时间,宋、孙两个家族都很少有人和她来往。她内心极其难过和伤心。有一回,海外有人捎给她一张美龄的近照,宋庆龄端详良久,口里还不停念叨着:“我和三妹很久没有见面了”,双眼充满思念的泪花。
姐弟6人中,宋庆龄和幼弟宋子安的关系最为要好,认为子安最了解她。“文化大革命”中,宋庆龄几次托人捎去口信。希望在有生之年见他一面,以叙姐弟之情。1969年,宋子安病逝,宋庆龄不顾当时种种禁忌,发去电报以示哀悼。宋庆龄去世后,子安夫人率家人特地从旧金山致电,对姐姐的故去献上一片怀念之情。宋庆龄与二弟宋子良关系始终很好,因此1929年曾作为家中代表赴沈阳迎接二姐从柏林回国参加“奉安大典”。病重时刻,她仍期望有朝一日子良能重返故土,并委托身边亲友帮助接待,1981年5月22日,子良从纽约发来慰问电,对二姐患病在身不胜难过,远在千里之外为她的康复而祈祷。然而姐弟团圆终未能实现,这成为宋庆龄一生中的最大憾事。
宋庆龄三姐妹都是20世纪叱诧风云的人物,虽同出一脉,但彼此的人生道路各有所向。在当时政治动荡的年代里,亲情给彼此留下了人生当中最大的遗憾!
宋氏祖居
一个小村子,一家农户,走出了多位对国家举足轻重的人物。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恐怕也绝无仅有。父亲宋耀如出生在这里,又从这里走出国门,并追随和资助孙中山先生开创了国民革命。二姐宋庆龄年轻时就伴随孙中山先生左右,成为“一代国母”。后来她冒着生命危险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支持中国人民解放事业,1981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大姐宋霭玲、三弟宋子文、四妹宋美龄这三位同样显赫的兄弟姐妹则通过各种方式统揽了旧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大权。他们就是宋氏家族,祖籍文昌昌洒镇古路园村。
宋氏祖居是一幢普通的海南民居。青砖瓦墙砌成的四合院,果树环绕,独处清幽。当年宋庆龄的高祖、曾祖、祖父3代在这里居住。宋氏祖居1985年经政府重新修葺,祖居外竖起孙中山、宋庆龄和宋耀如的汉白玉雕像,设立了陈列馆。陈列馆内展示着宋庆龄青少年时代、革命战争年代的生平事迹,以及她从事世界和平事业的史料、照片、图表、绘画、仿制实物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