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蹚”与《不正之风》——缅怀高英培、范振钰


“平蹚”与《不正之风》

——缅怀天津相声名家高英培、范振钰

 

谭汝为

 

天津人所说的“平蹚”,就是畅通无阻的意思。例如:“区里、局里咱哥们儿都平蹚,有事儿您了说话。”“平”是平稳安全。“蹚”是从浅水中走过去。所谓“平蹚”就是平稳安全地蹚水过河,比喻毫不费力地平安涉险,毫无阻碍地顺利闯关。

 

“平蹚”是“无所阻挡,如入无人之境”的代名词。这个词儿可用于闯过空间障碍,例如:“原先壕沟很深,也有几个日本鬼子的炮楼,但因相隔距离很远,防守较松,人们过来过去就像平蹚。”

 

“平蹚”这个词儿,更多用于处理人事种种难题,例如:“演艺界人士,在未出道之前,北漂十载,含辛茹苦,无人问津;一举成名后,八面逢源,游刃有余,在多个领域足可平蹚任我行。”

 

天津人口耳相传的流行词语,往往源于相声名作包袱的传播和引领。“平蹚”这个词儿也如此。



天津相声名家高英培、范振钰的名作《不正之风》,就有很多经典名句,在天津地域广泛流传。比如“徐姐,俩果头”;“哎呦,折哩啊”;“万能胶,你这个挨千刀的”;“二姨夫,甩货了”等,都极具天津方言特色,家喻户晓。这段相声典型地反映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天津人的经济生活——比如关系户可以通过走后门买来令人垂涎的“料头儿”“肉头儿”“果头儿”和“排骨”;年轻人结婚得找路子,通过关系,拿购物条儿去买立柜、沙发、黑白电视;而结婚用车得找单位司机解决等。因此,“后门走得勤”的万能胶,洋洋自得地炫耀:“咱是脚面的水——平蹚!”于是,“平蹚”这个词儿,就和“万能胶”“徐姐”“折哩”“二姨夫”这四个津门市井形象一起,红遍津门,成为天津话的热门词语。

 

谨以这篇小文,缅怀天津相声名家高英培、范振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