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启动“以课引领”培训模式 | |
“百节名师风采课”录制关机 |
据介绍,北京教育学院自2006年承接北京市教委“十一五”重点主抓的该培训项目以来,一直探寻在培训中使首都骨干教师个体能力得到提高、群体意识得到加强、示范引领作用得到提升的路径。为了加强骨干教师教学艺术及其风格的研究,项目组自今年5月该活动启动以来,从北京市2100余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中挑选了100名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和较高的教学水平的教师,录制其经典课例。“我们选择的课程涵盖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小学思想品德、物理、生物等14个学科。”王松美教授介绍,“选择的内容以高中课改为重心,兼顾初中、小学的课改内容。”
“我们在跟随录课过程中发现,很多市级骨干教师对课改教学目标的落实都感到很棘手。因此,我认为这次活动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对于优秀教师,这些课程将是重要的素材,通过对课程的分析、解构、优化,进一步落实课改新理念;另一方面对于普通教师,这些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提供了很好的观摩课例,有助于他们的成长,这也是我们全程课堂实录的重要原因。”一直参与此次活动录制的一位项目组成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本次活动所录课程全部采用现场实拍形式,是课改实施后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不仅充分展现出骨干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风采和魅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该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甚至教学理念,为作课的骨干教师向名师转化提供磨炼机会。同时所录课程在教学思路、教学技巧、课堂设计等方面能被广大中小学教师学习、借鉴,起到开拓思路、丰富教法的作用,易于应用各自教学实践中去,在推广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下一步,我们很快将录制的课程应用到骨干教师的培训中,将组织骨干教师观摩、进一步深化提炼新课程理念下成功的教学要素,把‘百节名师风采课’推广应用到其他培训项目以及各区县教研活动中,形成动态资源。”王松美说。
在“百节名师风采课”录制关机仪式上,北京教育学院李方院长高度肯定了这一活动,他表示,此次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是培训中生成的资源,是培训成果的总结,凝结着培训者和培训学员的智慧结晶,应尽快应用到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工作中去。他希望,骨干教师要勇于探索,勤于教科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通过展示名师的教学风采,扩大名师培训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为名师的进一步成长搭建平台,促进名师群体的形成。

11月17日,由北京教育学院承接的“百节名师风采课”录制活动落下帷幕。

本报记者 雷玲 摄
http://www.modedu.com/msg/shownews.asp?InfoID=25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