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为什么挑选希拉里


希拉里将出任国务卿的传言在媒体上风行了几天,终于几个奥巴马的助手证实希拉里确实是国务卿的人选,而希拉里的密友也透露希拉里准备接受任命。看来,国务卿希拉里这一前景,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此一传言一出,就受到媒体的欢呼。首先,这一任命对奥巴马的形象大为有利。奥巴马所喜爱的一本书,是Doris Kearns Goodwin记述林肯的《竞争对手的团队》(Team of Rivals),讲的是林肯当总统后,把一些当年竞选时的主要对手都收揽到内阁之中,其中包括象希拉里那样早就觉得总统非己莫属的资历深得多的对手。奥巴马在竞选时,也公开说上任后要延揽政治对手入阁。此次绕开在和希拉里争斗过程中一直支持自己的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把内阁中最重要的职位给了希拉里,显示他的大度自信,不任人唯亲,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过,细读这步棋,则远不是摆摆姿态这么简单。奥巴马在内政外交上都继承了一个烂摊子。他对收拾这一乱局的前景绝不乐观。甚至有人说他当选以来的表现过分谨慎。选希拉里,也是反复权衡得失的结果。

 

要知道,这次民主党大胜,虽然奥巴马是最大的赢家,希拉里的地位也大为提高。她在预选中几乎赢得了和奥巴马同样多的选票,甚至到大选中,宾西法尼亚仍有20%她的选民投了麦凯恩的票。如今的民主党内,有刚刚形成的奥巴马一翼,还有盘根错节的克林顿一翼。许多人在拥希拉里为参议院领袖。而希拉里在许多内政问题,特别是全民医疗保险问题上,无疑早就是党内的领袖。奥巴马执政后,内政是其重心。如果他不早早收编希拉里,把她留在参议院、继续当一个民选政治领袖,那就好比放虎归山。一旦他执政上有波折,希拉里就是个祸患。所以现在必须找个地方把她供起来。

 

要供她最好的位置当然就是国务卿了。这是内阁首席,实际权力比副总统还重要,轿子抬得不可谓不高。上了这个高轿,希拉里就不再是民选政治领袖,而是奥巴马任命的干部,要和总统保持一致,无法畅所欲言;特别在内政上发言,则更属于多管闲事、手伸得太长。这样,内政上党内的异己也就友好地化解了。同时,克林顿夫妇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比在国内人气得多;况且两人对国际事务都非常精熟,能够给总统提供很好的建议。布什八年,把美国在世界上弄得声名狼藉。要迅速扭转局面,确实需要克林顿夫妇这样的明星效应。如果处理得好,任用希拉里会大大提高奥巴马政府的效率。此外还有一点,在国际事务上,特别是在伊战上,希拉里一直比奥巴马站位靠右。在民主党把持国务卿的位置的前提下,她也许是共和党人最可接受的候选人了。奥巴马出希拉里这张牌,实际上也是向共和党示意:我无意执行极左路线,而要走温和道路、积极寻求跨党合作。

 

不过,这一选择也潜藏着许多陷阱和风险。第一,许多党内克林顿外交团队的人,在预选开始就倒戈希拉里、投靠了奥巴马,和克林顿们形同水火。这些人如今在奥巴马的团队里服务;希拉里进来后,这些人对她的抵制肯定很大,而克林顿也不是好捏的柿子。双方一旦发生冲突,就可能有很坏的影响。第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因著有《世界是平的》而广为中国读者熟悉的弗里德曼曾长年报道国务卿。他最近在自己的专栏中指出,在这个位置上安排一个自己的政治对手是玩火。过去五十年有两个最优秀的国务卿,一是基辛格,一是贝克。两人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深得总统的信赖。这样,他们在处理复杂的外交事务时就非常有效。外国领导人和他们谈判交涉时,心里知道自己是在和美国总统打交道,谈判的“成交额”也就非常大。相反,即使国务卿有天的的本事,但大家都知道他不得总统信任,自然也就不把他当回事,最后还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布什的第一个国务卿鲍威尔。把鲍威尔拿出来,提高了布什的声誉,帮助他当选。但是,鲍威尔虽然能力超凡,却早被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人架空,所以不仅一事无成,还在伊战上被布什耍了。希拉里和奥巴马不对付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当各国领导人见希拉里时,会把她当奥巴马的心腹吗?如果不会,大家除了礼貌外为什么还要和她打交道呢?

 

不过,从奥巴马这一大胆选择上看,他对处理和希拉里的关系以及控制手下人都有相当的信心。两人在预选后的一系列沟通,大概也取得的对彼此的基本信任。这里最重要的是,他和希拉里在这方面有共同利益。如果他不能和希拉里推心置腹,这个国务卿就会坏事,最终影响他的统治。从希拉里一方面说,她恐怕还准备在2016年再选一次总统。国务卿的位置给她添加了重要的资历,她必须创出些政绩来。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伸出手来,她出于个人利益也不会故意让总统难堪。如果两人进行了有效合作,强有力地在世界推进了美国的利益,则都会挣得一大笔政治资本。日后历史学家也可能再写本《竞争对手的团队》之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