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钢材市场变化带来的行业“反常”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20081122 
 

  贺宗春

  时间到了11月份,回首9、10月份国内钢材市场,完全背离了“金九银十”的常规,各类钢材价格全面回落,铁矿石、焦碳、铁合金等也泥沙俱下。面对萎缩的市场和疯狂下跌的价格,国际与国内钢厂纷纷减产保价,贸易商亏本甩卖,钢铁行业又遇“骤冷”,业内人士大呼“反常”。其实,今年的钢铁行业已经悄然经历了多个“反常”。那么这些反常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个反常之变

  产品价格反常。供需决定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规律。虽然这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等外部因素影响,但钢材价格总体走势是跟随供需关系变化的。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通胀形势的影响下,原材料价格一路飞涨,丰厚的利润点燃了国内企业加快生产、不断上调价格的热情。今年6月份,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达到8156万吨,同比增速达到27%;焦炭、铁合金产量也纷纷冲高;钢材表观消费量(资源供应量)达到4200万吨,按6月份粗钢日产量156万吨测算,国内年产粗钢已可达到5.7亿吨,而2007年国内粗钢产量仅为4.89亿吨。但下游用钢行业在从紧货币政策、外需下降和高价原材料等多重因素压制下,却是“度日如年”,上半年产量已经开始萎缩,不少外向型企业濒临倒闭。一方面是受高价推动愈加高涨的炼钢热情;另一方面是愈加萎缩的用钢需求,供应与需求“冰火两重天”,市场价格严重背离了供需规律。下半年,钢价持续下跌,部分跌至成本底线,带钢价格有时低于钢坯价格,究其实质还是供需形势发生了深刻转变,钢铁行业长期以来的成本定价机制在变化的市场中开始失灵。

  产品结构反常。国内钢铁业近年来一直推崇向高附加值产品做结构调整,大部分企业以上板材为目标、上高端材为目标,加上这几年板材价格不菲,板材厂回报丰厚,刺激了企业加快上马高端材的步伐。2007年,国内热轧宽带轧机产能1.24亿吨、中厚板轧机产能4530万吨;2008年,热轧宽带和中厚板在建则分别有8500万吨、2630万吨,今年不少企业中厚板生产线投入运营,预计2009年宽带和中厚板产能将分别达到2亿吨和7000万吨。从常理上看,板材固定资产投资大,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常理应比线材有更好的利润。但是,今年的价格行情让板材与线材同涨同跌,据测算,板材和长材的成本价格比已十分接近,板材长期引以为荣的“高利润”发生了变化,钢铁产能结构失衡,高附加值产品赢得高利润的市场常规开始失灵。

  规模效益反常。钢铁行业一向以规模经济见长,一般来说,钢厂越大,效率越高,效益越好。今年上半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一部分小型钢铁企业停产;下半年,无论规模大小齐陷市场危机,大钢厂比小钢厂更是艰难。以前,大钢厂可以获得长协矿价格,产品价格钢厂说了算,规模优势得天独厚;然而在成本不断推高、需求不断减弱双重因素影响下,中小钢厂的优势越愈发突显。一方面小钢厂原材料采购以现货为主,周期短,在价格波动时“现进现出”生产成本容易控制,而大钢厂备料多、周期长,容易形成高价库存;另一方面小钢厂减产成本较低,人员包袱小,设备关停灵活,加之多为民营企业体制灵活,市场行情不好马上可以停产,对市场反应十分灵敏。以数据为证,国内9月比6月少产粗钢733万吨中,被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少产423万吨,占58%;地方中小企业少产310万吨,占42%。9月比6月少产生铁584万吨中,被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少产293万吨,地方中小企业少产292万吨,各占一半。因此,当前不是企业的规模决定优劣,而是企业控制成本的水平来决定优劣,钢铁行业规模越大、效益越好的市场规则失灵。

  价格、产品和结构是评估产业的主要要素。当前,国内钢铁行业这三个方面均出现了一些反常,揭示了钢铁行业一些传统规则“失灵”,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的,一些转折必将发生。从产品赢利能力看,受制于上游原材料和下游用钢行业的高集中度,钢铁生产企业市场话语权将越来越弱,钢铁行业整体将回归正常的赢利水平,“暴利时代”将过去;从产业结构趋势看,钢铁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成本控制水平低、产品市场优势差的钢厂将淘汰出局,企业兴衰将此起彼伏;从产业链内部关系看,钢材产品定价、铁矿石定价可能会发生改变,原材料与钢材的价格波动频率将加大。综合各方面因素看,钢铁行业必将进入一个全面调整的时代。

  应对之策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变化,传统的经营理念、发展策略必将陷入“失灵”,必须用新思维、新方法顺应行业的变化积极调整应对,才能在越来越残酷的竞争中胜出。

  密切跟随市场。现金是企业“过冬”的必要条件,但短时间的现金对企业渡过“漫长的冬季”作用甚微,关键是创造持续健康的现金流。目前,钢铁市场一片低迷,但并不代表市场完全萎缩,我们的企业在积极做好成本增效的同时,要把精力放在跑市场上,千方百计拿到订单,保持企业“血液”的畅通。对前几年忙于扩张产能的企业,这个时刻需要清理压缩过长的投资项目,“瘦身”规避风险。

  开拓思路结联盟。钢铁企业要采取一些新的策略,与流通商、终端企业结成共惠联盟。如与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型钢材流通商结盟,确定价格与回款机制,保证双方都能够保本、微利运营,如加强与终端企业的结盟。

  精益运作控成本。将精细化运作管理摆在企业的重要位置,通过有效控制原材料、产品线等重点环节,提高对原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效率。目前,冶金炉料价格变化较大,精细化的采购管理与生产作用,对降低产品成本有较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