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华事件,七问新国有化》


 

《投资者报》记者 勾新雨
杜双华私人拥有的日照钢铁公司正在被国有的山东钢铁集团收编,并将有可能变成一个国有控股企业。对杜双方这个行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一是杜双华套现了,就像朱新礼把汇源果汁卖给可口可乐一样;二是杜双华被掠夺了,就像钢铁领域中常州铁本公司和宁波建龙公司一样,在强大的政府公权面前,民企的私权只能退避三舍。
是套现还是被掠夺,标准有两个,一是山钢集团的出价是否令杜双华满意;二是杜双华是否愿意出让自己的企业。
对于第一点,目前还是个秘密,没人有知道山钢会拿出多少钱,更可怕的推测和惯例很可能是山钢山钢集团根本不用出一分钱,一是日钢做价并入山钢集团,杜双华拿日钢换来山钢的股票;二是山钢以增加对日照钢铁基地的投资换取日钢的股权;在后两者国企收编民企的惯用路径下,杜双华很有可能拿不到一分钱的现金。
第二,杜双华是否愿意被收编,从种种公开的信息上来看,这种可能性很低。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民企企业家,杜双华已经在国企四面包围的境地中干出了一千万吨的钢铁规模,时间是五年,而鞍钢武钢等大型国有钢企都是用了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才做到的。仅此一点的成就,杜双华就心甘情愿的放弃吗?另外,杜双华此前已经用过各种方式来抵抗山东钢铁集团的压力,包括在汶川地震时捐款1亿元,创了内地企业捐款额之巨。
一是不愿意被收编,二是收购的金额悬而未决,杜双华为什么还要拱手相让呢?答案可能在于这是一个政府推动的行为,公权的强大力量正在试图超出其合理边界,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山钢、日钢重组一事正是这一时期由山东省政府主导推进,在省长办公会议上确定的。由政府出面协调,要求日钢配合山东省钢铁产业规划”。
中国的新国有化运动伴随着五六年前的重化工浪潮蓬勃而起,从2004年至2005年间,中央企业占GDP的比重增加近1%,从9.9%提高到10.8%;到2006年时,民营加油站的数量占行业的比例从1998年的60%,下降到不足25%;到2006年时,全国的乡镇煤矿比例也从2003年的37%下降到21%。
在重化工领域,国有企业长驱直入,上游垄断原材料进口,下游控制销售市场,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大批民企只有望风归顺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新国有化运动反而逆势而上,山钢集团收购员工一万名以上,年利润50亿的日照钢铁,很有可能创造中国有史以来国有化“最大一单”。
新国有化换土重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将是机遇还是灾难?
 
一、新国有化能够凌驾于私权之上吗
山东省政府推动山钢重组日钢的理由就是为了实现山东省钢铁产业规划,并“要求日钢配合”,山东省的一项产业布局政策能够凌驾到企业产权之上吗?即使国家发改委的“钢铁新政”也只是一项产业政策,没有干涉企业产权的权力,而私人财产是受《物权法》保护的对象。
从公开的信息上,人们找不到任何的毛病,也从来没有人公开的说杜双华必须被国企收编,但这种隐形的压力才是最可怕的,政府每项政策和行为都是合法的,但在政府公权空前强大,掌握了日钢信贷权力、项目审批权力等资源配置要素之后,日钢的私权是无法和公权对抗的,在“隐形的压力”面前,杜双华最为一个理智的人,只有选择妥协一路。
 
二、新国有化能够提高效率吗
日钢被吸纳进山钢是为了产业集中,而国有化主导下的产业集中真的能够提高效率吗,由政府主导成立的中国的山东钢铁集团和河北钢铁集团,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各省冶金厅的翻牌,政府重新出面,直接跑到赛场上来踢球,而目前各省级钢铁公司缺乏实质的重组措施,更多的仅仅是把财务报表合并到一起,企业领导人换班,其余一切未变。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鞍钢本钢合并,挂牌三年,毫无进展。
有人说开玩笑说把中国的全部国有企业都合并到一起,注册一家公司,肯定是财富500强第一名,在钢铁业中,这并不是个玩笑,有人就曾郑重建议建立中国钢铁控股公司,把国有钢厂集中到一起,最一家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这几乎就相当于中国冶金部的翻牌。
目前日钢的效率都优于山钢旗下的济钢和莱钢,日钢现有职工约1万名,2007年利润超过50亿元;产能还不如日钢的济钢职工却高达3.8万人,利润只有30.1亿元。国企与民企,效率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三、谁将为新国有化埋单
景气周期时疯狂扩展,不惜增加企业负债风险,从民企和地方政府手里收编大量企业,做大做强国企,企业规模和销售额节节攀升,在国资委必须做到前三的压力下,很多央企只有走盲目扩张一条路,否则自己就要被别人吃掉。而一但经济转冷,原有的产权与管理混乱,效率底下等问题将逐渐暴露,被国有化的企业将从利润来源突变为亏损黑洞和财务包袱。
以辽宁抚顺为例,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这几年期间出现了大批国有化甚至央企化的现象,作为经济支柱的抚顺铝厂被中铝收购、抚顺特钢厂被东北特钢集团重组,《投资者报》记者不久前在抚顺市政府发改委了解到,这两家企业现在很多设备停产,亏损严重,有的甚至职工放假、工资减半,而抚顺市政府却并不着急,因为这些都是央企,和地方没有关系了。
新国有化运动之后,央企更增加了绑架政府和社会的资本——庞大的职工和各地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这些央企即使是自身经营失败时,似乎也不能破产,银行和财政会为其埋单,每个纳税人都会为这场疯狂的新国有化埋单。
 
四、新国有化破坏了什么
    当一个省份内只有一家钢铁公司独霸的时候,几乎生所有人都成猜测出什么,因为钢铁的运输成本交稿,本地钢材在运输上有价格优势,一旦一家公司独霸一个区域的钢材生产时,就会造成隐形的垄断,中国的国有企业正在走“创造垄断”之路。央企天然地垄断着石油等领域,省企正在加紧动作,除了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以外,还有湖北能源集团等公司挂牌,思路如出一辙,把省内钢铁、煤炭等企业全部合并,央企垄断石油、电力等一级物资、省企就要尽可能垄断钢铁、煤炭等二级物资。毫无疑问,垄断和隐形的垄断都会破坏市场竞争、降低社会效率。
 
五、国有化能带来产业安全吗
   国有化的一个理由就是能够带来产业安全,钢铁领域中外资不能控股大型钢铁企业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但完全国有化中国的产业就能安全吗,中国现在的钢铁业中国企产量占三分之二以上,应该算是绝对安全,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专家说,中国钢铁企业会是最惨的一个行业,一旦有点利润就会被国际矿业巨头赚走,掠取中国钢厂的利润。国企的低效和缺乏能力的铁矿石谈判,正在将钢铁的利润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巴西和澳大利亚,这能算产业安全吗?
 
六、民营应该依靠谁
杜双华被媒体记者追问时,一连说了三遍,“去问日照市政府”。坊间传闻,杜双华在日照呼风唤雨,和日照市高层关系非同一般,谁来日照建厂也会被踢开,宝钢两年前就被踢出了日照,当时宝钢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日照建设球团厂,下一步就是钢铁厂。这一次杜双华和日照市政府面对的不是宝钢而是本省省政府。和杜双华一样,很多民营企业选择了和地方政府结盟的思路,依靠地方政府保护从而谋求发展,但当由上一级政府主导的国有化汹涌而时,这样的盟友关系就会被轻易击碎。
东北的一家最大的民企企业曾对《投资者报》记者说,他们企业过几年的所有资产和市场都要转移到海外,因为民企所面临的投资环境风险实在让他们难以接受。
 
七、新国有化将催生更多不务正业的资本吗
     杜双华退出之后,手里有钱,这些钱会投向楼市和股市吗?中国的民企正在越来越多的选择了金融投资之路,因为产业投资令他们身心疲惫。有人将这个被赶出了的资本成为不务正业的资本,这些资本推高了中国的资产泡沫,令中国经济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