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面对上涨为何如此“冷静”?


 

昨晚笔者做客湖北卫视——财富聊聊吧,就公募基金为何踏空行情和主持人王沛及另一位嘉宾胡兰贵先生做了探讨,利用这篇博文和读者做一个沟通,也希望大家共同讨论这个话题,希望广大读者能关注笔者每周四在湖北卫视的节目,具体时间是每周四晚上十点零五分,《财富聊聊吧》,欢迎大家每周届时收看!
下面是笔者谈论的一些话题!
 
主持人问:为何目前公募基金非但不大量买入,据数据统计还在利用反弹净流出资金?
 
答:我想内在的原因就是众多的公募基金经理仍然存在着顽固的空头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一旦建立,任何大盘的上涨都变成了其抛货的绝好借口,因此我们看到的数据是公募基金利用市场的上涨资金不断在净流出!
首先我不是否定所有的公募基金,但至少大部分公募基金目前是在看空后市的,否则数据就不会出现资金的净流出!
其次我认为对于后市没有绝对准确的预测,但会有相对的正确性,5000点看多,叫嚣黄金十年的声音悠然在耳,仅仅一年过去,在国家经济并未出现实质性恶化的背景下,市场暴跌达73%,几百只个股跌破净资产,二市平均PE跌至13倍,低于成熟资本主义市场的平均值时,我们的价值投资机构却在扮演看空后市的绝对空头主力,使笔者困惑不已!
 
主持人问:大家都知道这波行情中的基建板块中的水泥,建材,铁路等个股涨幅惊人,但公募基金不但在前期是做空这类股票的生力军,现在也是大量抛出,基本全面踏空了这类股票的涨幅!您觉得这说明了什么?
 
答:从结果分析问题,面对国家提出的1.5万亿的铁路建设投入,四万亿基本建设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公募基金出奇的冷静感到惊讶,按道理讲公募基金拥有强大的投研团队,庞大的信息渠道,快捷的交易通道,面对如此重大的事件的表现仅仅用冷静似乎已不妥,更应该是用麻木,呆滞。甚至愚蠢来形容了!
 
主持人问:大家都知道这次QFII再次成功抄底,同样是基金,为什么人家总是能够先知先觉,而我们的基金确是不知不觉?
 
答:我认为我们的公募基金应该有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用人机制,我想说个事,我们的公募基金在招收基金经理时竟然有一条规定,不能超过35岁,如此的教条化如何找到具有丰富实盘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呢?按照正常毕业后的工作年限可以得出,目前的公募基金平均从业经验不会超过5年,经验不是制胜的必然条件,但它确实会使你回避很多不必要的错误,但这样僵化的招人条件又如何招到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呢?
二是投资决策机制,从研发,到投资者决策委员会,再到基金经理,风控体系,多项部门的决策效率是不是能够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也是值得公募基金思考改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