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包括中国股市在内的全球股市,用狂泻和震荡来形容好像都不为过。随着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政府救市对于基本面的实际效果又低于人们的预期,股市波动、下探在所难免,因为在欧美等国家地区,股市发育比较成熟,股票的价格更多地建立在经济基本走势和企业的经营业绩上,由于危机引发了资金链的断裂,不可避免造成实体经济困难,从而引发股市大跌。如果说欧美股市狂泻主要是因为经济基本面不被看好的话,那么国内股市的现实表现就有点不可理解了。
股市历来是“用脚投票”。这一特性决定了股市的灵敏性,一有风吹草动,便容易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局面。近一段时间内,国内的股市经历了太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我国经济在一段时间里呈现出控热与防冷并行的局面。一方面物价居高不下,并迅速由CPI向PPI传导,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必须实行财政和货币的双紧缩。而另一方面,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出口大幅降低,很多以出口为主导业务的企业迅速进入了“严冬”,加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大,我国经济又迅速实现了由“控热”向“防冷”的转换。受此影响,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股市几乎就没有出现过利好的基本面。尤其是上周开始的国内救市行动,亦因为恐慌心理而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当中央决定由汇金资金注入银行的同时,单边征收印花税形成的利好消息不仅迅速被消化殆尽,而且救市却引发了银行股的全面下挫。这不得不令人担忧。股市的信心丧失后的不理智,造成了无法筑仓、逢高必抛的恐慌性行为,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恶性循环链:股民源于对国际经济的看衰—股市缺乏信心、抛售,股价大幅下跌—政府救市、股价拉高—逢高必抛、股市低迷、信心丧失。本来,政府的救市资金是点亮股市光亮的火种,但是由于股市信心的丧失,结果政府救市所注入的资金成了整个股市解套的“救命稻草”。其作用被大打了折扣。这也是股指在2200点展开布防和建立攻守没有多久便退守到2000点再展开争夺战的缘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中国经济和股市。但是,如果任由股市随波逐流的特性疯长和放大,那么政府就是拿出再多的钱也难以发挥出预期作用,最后不仅救不了股市,还会拖累政府。冰岛就是我们眼前的一个先例。到了这个时候,政府的救市举动就真的成了救命稻草了,能够救出多少人真的不好说了。从这个角度说,信心真的比黄金更重要。
当然,股市的信心不是说建立就能建的。这需要舆论的引导,特别是广大股民自己的判断。如果说这一波股市波动能够唯一带来好处的话,那就是,股市正在逼着股民行为更加理性、更加关注经济的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除此,过度的炒作行为,危害的不仅是上市公司,更危害广大股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