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我应邀参加了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在翠宫饭店多功能厅举办的《北京志·中关村科技园区志》首发式。会议由该书编委会主任、主编戴卫主持,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赵慕兰介绍了《北京志·中关村科技园区志》的编纂情况及主要内容,编委会委员(或顾问)、中关村园区老领导代表进行了发言,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铁鹏、主编段柄仁发表了讲话。
《北京志·中关村科技园区志》一书历时四年时间编纂完成。我作为的编委会顾问,同时也是其中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在这四年中,多次参加该书的讨论会,为该书的编纂提供意见和建议,始终积极、热心地关注着这本书的每一步进展。

(我在《北京志·中关村科技园区志》首发式上)
我所带领的长城所也为《北京志·中关村科技园区志》一书做出了许多贡献,并被编录其中。该书中,尤其在第四篇的中介服务中,记载了长城所从1993年创建到2002年期间部分重要研究课题及成果,涉及管理咨询、决策咨询,包括孵化器、“二次创业”、“一区多园”、“从‘四自’原则到‘六化’战略”等诸多内容。收录了长城所“四通集团二次创业管理咨询”、“跨国公司在京R&D投资研究”、“中关村西区开发研究”、“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问题研究”等部分取得巨大成功的项目。长城所提供的许多资料,尤其是关于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如《2005年中关村产业联盟一览表》等,也被作为重要资料收入该书之中。
志书是中国特有的书籍体例,中关村是全中国所有科技园区、高新区中第一个成书立志的,因此,《北京志·中关村科技园区志》的出版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历史价值!原本我觉得,这本书历时四年的编纂才终于面世,从时间上而言实在有些慢。但听了段柄仁先生的发言我才知道,在全中国,其它同类的书籍大部分要经历约十年的时间才能正式出版,而我们只花了四年,这已经是创造历史的速度了。该书中在评价中关村文化时,提到了中关村文化强调的是科学和民主。这是在一次中关村文化座谈会上提出来的。遗憾的是,这次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并没有被提交到编委会。如果能够把讲话内容也收录到书中,那就更好了。
(我和原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思红)
(我和科海集团创业者、原总裁陈庆振)
2008-10-14 | 初到剑桥
2008-10-07 | 高新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
2008-09-27 | 新材料企业的资本运作与商业模式创新
2008-09-26 | 三鹿事件显示政府技术管理的缺位
2008-09-22 | 创新,怎么都行
2008-09-19 | 后奥运时代,中关村将走向何方?
2008-09-18 | 为实施区域政策呐喊
2008-09-16 | 王德禄:火炬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前瞻性成果
2008-08-29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九)
2008-08-28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八)
2008-10-20 | 考察剑桥科技园
2008-10-16 | 剑桥一日游
2008-10-08 | 香港的庙街和兰桂坊一游
2008-09-09 | 宁波高新区如何走高端
2008-08-18 | 世界一流高新区:将区域政策进行到底
2008-08-04 | 专业园——产业模块化的典范
2008-07-28 | 什么是高技术产业?
2008-11-04 | 与亿时代交流怎么从烧钱转成赚钱
2008-11-03 | 将宁波北仑港梅山岛建成全球金属物流与配送中心
2008-11-01 | 打造世界一流的分析团队,争取价格主导权
2008-10-31 | 海德公园Speaker’s Corner
2008-10-30 | 拜访剑桥圣·约翰创新中心
2008-10-29 | 伦敦一日游
2008-10-28 | 与一个老伦敦Bunker的餐叙
2008-10-27 | 参观伦敦金属交易所
2008-10-24 | 拜访伦敦证券交易所
2008-10-23 | 与淡水河谷的交流和LME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