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和元
Email:[email protected]
1776年6月,在大陆会议的一次集会中,理查德.李提出一个议案,宣称:“这些殖民地~~~按其权利必须是自由和独立的。”为此会议指定一个委员会草拟宣言。
这种伟大的理想事实上早在17世纪就已经提出了,宣言条文中“人人生而平等的……追求幸福的权利”一句,本身就是源于洛克的天赋人权观。但是通往真正的平等之路却是那么曲折艰辛,种族隔离政策、白种人最上主义、纳粹主义、威权统治都无不是对这种伟大理想的嘲弄。
宣言发表后的这几百年来,人们行为的种种,还在充分的说明,那些将不平等视为当然的传统意识,在人们心中是多少的根深蒂固啊。历史经验也告诉了我们,对于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们的发展必须得依靠一个良好的制度。当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一点的是:我们必须考虑到文化和意识觉醒的问题,体制可以改,但是支持体制的制度绝对不是一天能做的,不可能一下就取得成功的,这是个演变过程,很漫长,因为制度最终是要表现在人们的习俗、文化上的,把外在的约束变成内在的需求,这是制度扩展。
但政府在推进这种意识的改变上其作用是巨大的,这也是事实,是不容政府否认的。我们知道,纵是到了奥巴马出身的那个年代,为了一个黑孩子能够去一所白人孩子的学校念书,政府还必须出动大量的军警。事件也证实着:为了保障这些权利,美国政府不仅在制度上做了巨大的工作,并在实际行动中积极践行,如在政府中雇佣大量的有色人种,乃至将关键职位也向他们开放,甚至为一个孩子入校,而不惜调动大量的国民自卫队介入,它无疑在向人民昭示着政府在种族平等上的态度。这也充分的说明了,美国政府的确在努力地践行着他们在宣言中,所明确的政府应尽责任的承诺----那就是政府存在的正当性在于他能否保障人民的平等这些基本权利。
而美国政府的努力没有白费,政府所主导的种族和解,终于让美国出现了转折。美国人果敢地选举了一位黑人为自己的新总统。奥巴马在风暴中赢得了这个国家,它使许多人曾表示怀疑的事情今天成了现实,也就是说,在一个种族仇恨深刻烙在全体人民记忆中、黑人仍然处于劣势的国家,肤色在关键时刻确实不再必然产生作用。只是凭一种希望,它让黑人与白人、男女老少团结在一起。
当然,对于奥巴马未来我是很表担忧的,奥巴马当选并非万事大吉,美国面临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是多方面问题,严重的问题。在未来他或许会成为明星领导人李明博、马英九的同路人,但那时,人民对他的态度,关乎的是他的执政能力而不是他的皮肤。
正如美媒所形容的:
祝贺奥巴马,祝贺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