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在办公室突然想起家里地板砖的事情,现在房子装修两年过去了,发现当时买的一些东西现在陆陆续续都在坏,特别是地板砖,厨房、卫生间更是问题多多,出现很多痕迹,东西摔在地砖上会砸出缺口,想起来其实原先买地砖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原本买地砖应该考虑很多因素再最终确定买哪一种的,可是当时却只注重了花样款式、价格,客厅的地砖还是想要个牌子,而厨房卫生间阳台的地砖连牌子也都不在乎,当时的神志不清为今天就埋下伏笔,所以确实有今天这个“果”,一定会有原来那个“因”。
原本任何东西的购买都是有目的的,要满足哪些功能?品质的考量点是哪些方面?怎么去检验?品牌的口碑到底如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购买前应该做的功课,可是往往我们并没有去把握这些实质的东西,就是稀里糊涂去买东西,而到了商场,又被导购们稀里糊涂地引导到她们的思路上,等买过之后却大呼失策失策。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稍微引申一下,我们在管理上是不是也可能存在这种问题呢?你本来要的是什么,可是为什么结果是如此不尽人意,这样的事与愿违难道不是自己在开始时可能就犯了错误吗?你需要得到什么,你仔细思考评估了吗?你采用的方案审查过并进行测试试验了吗?诚恳地咨询了别人的意见和接受了建议吗?如果在问题本质上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时,我们应该深入反思“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上面的方法同样适用于问题开始解决的时候,“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发自你内心深处地去呼唤它,如果你找到了答案,再去找相应的方法,同时仍然用“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来验证方法,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反思这样的实施方法和执行情况能保证我们想要的结果吗?也许我们 一个人的心智还不足以让我们能做得如此富有逻辑和理性?所以我们还需要有其他人一起参与集体决策、集体反思,每一个人的脑力都是有限的,需要更多的思想和创造力。
往往生活和工作是相通的,只是我们没有去思考而已,正本清源,找出问题的本质,习惯地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反问使我们不停去反思,从而找出事物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