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制高点


 

我理解的制高点(Commanding Height)
前言:首先坦诚这是一篇很不成熟的文章,文章的思路来自于丹尼尔·耶金的《制高点》和公司各种信息对我的冲击:安全生产、QHSE体系、对标、完整性,等等。由此萌生的一个观点是:抢占21世纪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先进体系(技术)的制高点应是我公司的目标!下面我将尽我所能诠释这个观点。
一、关于《制高点》
《制高点》里阐述的是二站期间两位经济学巨擘之间的思想碰撞。闪电战期间,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两位经济学家共同在国王学院屋顶上执行巡逻检查任务。他们中一位是英国绅士(凯恩斯),一位是被放逐的奥地利人(哈耶克)-他们既是朋友,又是学术竞争对手。他们之间的思想斗争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会产生过剩;困难时期市场不起作用,因此政府必须干预。哈耶克则认为市场最终自会处理自身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应该是政府,还是市场掌握世界经济的制高点?
战后期间,因为美国罗斯福的“新政”和战后共产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抢占了世界经济的制高点;直至哈耶克到了耄耋之年,他的思想才开始流行,而世界也发生了变化。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波及,我们越来越景仰哈耶克的长远视角。
哈耶克: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文明是多么脆弱。
二、21世纪的天然气工业战略
21世纪被能源领域专家称为天然气世纪。世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从19世纪初的美国开始,大体经历了起步、快速成长和持续发展3个阶段。近年来,世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能源工业。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天然气工业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大体经历了启动、形成、蓄势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相对于发展成熟的国外天然气工业,我国天然气工业显得相对稚嫩。
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近期表示,根据目前中国的天然气发展战略与政策,我国政府鼓励外商参与从天然气勘探开发、基础设施、天然气发电站、大中城市燃气等项目的建设与经营,对外开放的领域几乎涵盖了整个天然气产业链。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狼来了”并不稀奇。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即使是垄断程度高的天然气工业仍不能不考虑面对国外天然气公司的角逐。更重要的问题是:在缺少政策保护的条件下,我们如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全球经济社会中生存下来,并“与狼共舞”?
三、抢占国内的制高点
让我们缩小自己的视觉范围来审视我们的外部竞争环境,首先应该是国内天然气管道工业的繁荣与发展,未来的竞争激烈程度可以看做是“红海”,未来的中国天然气市场必将面临一场包括国内外天然气公司在内的“肉搏”;其次是安全生产作为各天然气管道公司的主旋律必将长盛不衰,“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得到更详尽的贯彻;最后就是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越来越得到各管道公司的青睐,知识的无国界给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既然市场经济唱响号角,既然竞争不可避免,何不有所准备,抢占制高点?公司运行管理长输管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之长年来与国外公司的“对标”,国外先进的运行经验已经引入并逐渐形成规章。抢占制高点并不是“振臂一呼,天下英雄群起而拥之”的声势,而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
中国文化是“兼容并包”的宽阔,我们的近代社会受尽了落后的百般折磨,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工业社会正在以一种叫做惊奇的速度发展,慢慢向高点靠拢。
全球化的时代看起来还在继续,同时有关全球化规则的争论也在继续。虽然距离“制高点”还有一段路程,但我们的目标没变,是抢占“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