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惟一以保护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被陕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授予科普教育基地。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建于1988年,总面积16418公顷,位于秦岭东部,地跨长安、柞水、宁陕三县,是一个断块高山地,岭南深谷峭壁,山势陡峻,岭北多山顶平台,海拔一般在1000-2700米,最高峰牛背梁海拔达2820米。气候夏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生长茂盛,林相整齐,主要树咱有山杨、栎、华山松、油松、红桦、落叶松、冷杉、云山等。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岭背及山顶平台多为高山草甸。完好的森林植被和茂盛的高山草甸,适于羚牛的繁衍生息。区内的动物资源也较丰富,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苏门羚、青羊、血雉、金鸡、岩羊、林麝等。

羚牛主要分布于我国,喜栖息于高山,一般生活在海拔1500-4000米的山地,以山地森林的各种树枝、幼芽、树皮、竹叶、竹笋和种子等为食。随着季节变化,通常夏季迁移到山顶草甸活动,不仅能采到鲜嫩青草,而且风大凉爽舒适;冬季大雪封山时,便到低海拔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御寒。保护区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保护管理工作,没有人为干扰破坏,加上区内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使珍稀动物羚牛的数量有所增加。

保护区属秦岭中山及亚高山区,区内海拔1100米~2802米,主峰牛背梁(2802米)为区内和秦岭东段最高峰。保护区有林地面积159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94.1%,活立木总蓄积107万立方米。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太白红杉、连香树、水曲柳和大叶榉等5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羚牛秦岭亚种、豹、黑鹳、黑熊、林麝、鬣羚、斑羚、血雉、红腹角雉、赤腹鹰、红脚隼、长耳?、大鲵和秦岭细鳞鲑等28种。

保护区管理局位于长安区韦曲,下设老林、广货街、北沟、石砭峪四个保护站。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解放思想、以人为本、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坚持“保护为根本、宣传为重点、科技为先导、产业为支撑”的指导思想、积极发挥区位、交通、职工文化素质高等优势,强化管理,优化措施,建章立制、科学管理、注重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加大执法力度,文明执法,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积极与外界联系,抓宣传重成效,有力提升了保护区知名度;健全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实现建局以来连续10年无森林火灾的目标;积极探索、扶持周边,社区共管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与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反复工作,全面解决了保护区的林权问题,实现了依法管护,依法治区;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保护区重点工程建设中做到质量保证,操作规范,运行科学、合理。

近年来,牛背粮保护区管理局全面完成四个保护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拥有各类动植物标本700余件。利用秦岭这个天然大课堂,充分发挥资源、人才和区位三大优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生态夏令营等多项科普宣教活动,年受众人数近千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