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单位下海“洗脚”是自降其格


文保单位下海“洗脚”是自降其格
备用标题:参政会“洗脚”,皇宫可否“洗头”?
     

重庆国民参政会旧址变洗脚城惹非议。见证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国民参政会遗址,居然成了一家洗脚城。此事惹来非议。专家却认为,此举无可厚非,称有价值的老建筑,除了保护,还应灵活再用。市级文物变为洗脚城,我们也应转变观念视之。(《重庆晚报》11月18日报道)

 

能到参政会旧址去洗回脚,那才是真正的享受——不光脚丫子舒坦,还顺带着参观了这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了“门票”钱,非常的物超所值。

 

不过,这个消息还是让人心里堵得慌。参政会,洗脚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张张洗脚小床、进进出出的客人……怎么看,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有点滑稽、有点苍凉。

 

按照专家的说法,“有价值的老建筑除了保护还应灵活再用”,那么我们的其他的文物单位是不是都应该“下海”创造效益呢?参政会成了“洗脚城”,皇宫可否变“洗头房”?皇宫是皇帝住的,是天下之“头”,用来开“洗头房”也应该算是“实至名归”吧?

 

其实,皇宫也“商业化”,并非是笑谈。曾几何时,星巴克进故宫的事情就引起过社会各界的激辩。几年前,我到北京故宫去,还能见到一些奇怪的商店,有年轻人把门,只让外国旅游团进,中国人恕不接待。据说,里边卖的都是高价的玩意儿,专蒙外国人的。堂堂故宫尚且如此不堪,参政会变身“洗脚城”就不难理解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去故宫,不知现在那些扎眼的商店还在不在?

 

文物的保护和“灵活再用”,并非完全不可调和。但对文物单位而言,任何时候都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得到充分保证的基础上,才能尝试一定程度的“灵活再用”。这个保护,既包括对建筑和实体文物的保存,更要兼顾整体文化风貌的协调和无形的“氛围”的保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参政会下海“洗脚”,未免自降其格,把自己弄成一副小瘪三的嘴脸了。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08/1118/02/4R0F7B94000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