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眼中的耶稣(与神角力之十一)


    离开“哭墙”已近12点钟,上午还有两个参观点:“苦伤道”和“圣墓教堂”。

    Z女士建议从“苦伤道”第七站开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在“圣墓教堂”停留。我们一行选择了从第一站开始,午餐吗,可以推迟或三明治对付。

“苦伤道”意指耶稣背十架所走过的道路。“苦伤道”一共有十四个站,其中九个是与《新约》的记载有关,另外的五个则是根据初期教会的传说。想必2000年前的耶路撒冷只是个小城,从第一站安东尼亚堡垒耶稣被定罪,到十四站加略山死在十字架上的距离不过500米,信徒将主耶稣受难过程记载或传说下来。

“苦伤道”起始的安东尼亚城堡早已被拆除,从15~19世纪这里曾是穆斯林总督的办公室和法庭,如今是穆斯林欧乌亚学院所在地。就是在这里?耶稣被定罪,罗马士兵给他穿上服刑的袍子,戴上用荆棘编的头冠,尽情戏弄一番,然后带他去钉十字架。一条起伏的巷子,光滑凸凹的石板路,中国的游客试图探寻耶稣背负着十字架游街示众,走向刑场的路径。

    第二站---耶稣被罗马士兵鞭笞、背上十字架地方。1927年,意大利建筑师在此修建了一座“鞭打教堂”。教堂庭院沐浴着西亚中午的强光,懒洋洋的植物和摆放的罗马时代建筑的大理石残件使人产生历史曾发生事件的真实和共鸣。教堂内一群西方游客在听导游小声讲解,生怕破坏神圣肃穆的气氛。

    耶稣的时代,罗马人大量使用十字架的酷刑来对付叛乱分子。 西塞罗称之为最残酷可怖的刑罚。 好皇帝哈德良曾一天钉死五百个人。被钉十字架的人,自己背着十字架的木头赴刑场,全身衣服被脱光,然后被钉在十架上。

    讲解的Z女士展示一幅图画,上面是具古罗马行刑的十字架:“1968 年在耶路撒冷的北郊,发掘到一块耶稣同时代一个年轻男人的脚骨,他的双脚脚跟仍被铁钉穿在一起。经仔细检察,这铁钉先钉在一块皂夹木上,然后再钉穿那人的双脚脚跟,最后牢牢钉在橄榄木的十架上,而且钉尖敲弯,以防松脱。另外发现这人的小腿骨被打断,而他的手腕上也显示曾有钉痕。医学研究证实,钉子钉在他的手腕上,而打断小腿骨使他加速死亡。钉子钉在脚跟处,牢牢地钉在木头里,根本拔不出来。须把这人脚砍断,才能把他的尸身从十架上取下。”

    说到此时,Z女士哽咽,控制了下情绪,“主耶稣全身赤裸,手脚被钉,他在世上最后一点的尊严也被剥夺。他在十架上忍受世人最无情的鄙视与唾弃。兵丁用枪扎他的的肋旁,血与水不断涌出。 他的口觉得干渴,不只是身体,更是灵里的枯干。他的伤口何等的疼,他的心何等痛。他在十架上看着伤心欲绝的母亲…… ”强忍哽咽的沉默,“每到这里我就会祈祷:感谢耶稣为人类成就的救恩。我想到其实钉十他架的,不只是几吋长的铁钉,更是人类的罪。他所流出的宝血,今日也洗净信徒一切的罪。他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赎,直到今日仍在信徒身上有功效。”

    这番将自身感悟融进的讲解让谁不动容?即使是不信一神教的中国游人。

藉着被钉死于十字架上,成为人给上帝的献祭,并与上帝订立救赎的新约。基督徒称呼这个救赎为“因信称义”(因信成义),就是说,只要人心中接纳了基督代人承受了罪的结果,并在口里承认,人就跟上帝立了约,从而得到赦免及救赎。

    强烈的感受是:“苦伤道”对虔诚的信徒神的救赎之路,  对不信上帝的我来说,耶稣是历史上同我们有一样好恶欢乐恐惧痛苦感受的、有血肉之躯的一位宗教创建者从传教士到圣人的升华之路,只不过宗教赋予了耶稣神格的身份。

    继续“苦伤道”探寻。

    耶稣扛着沉重的厚木十字架,走过耶路撒冷的街巷,不时摔倒在地上,市民们疯狂地向他涌来,发泄肆无忌惮的无知与怨恨。时空倒转,我们置身人群中瞅着背负十字架的耶稣,遍体伤痕血迹斑斑慢慢地走向执行绞刑的山坡,眼神是冷漠、怜悯还是幸灾乐祸?

    过了第九站,小巷两侧的商铺摆满耶稣受难的旅游纪念品,寻访的信徒团、游客团和丁字路口临时摆放的一辆警车将狭窄巷子塞得格外拥挤,繁花似锦与戒备森严相对应。走进一间阿拉伯人开的饮料店,铺面虽小却整洁、店主人和蔼。每人要了杯紫红色的鲜榨石榴汁,歇歇脚,上了石坡路就是加略山岗上的圣墓教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