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醒来,口干舌燥,起身拧开水龙头一杯清水咕嘟咕嘟下肚,嗯,继续睡觉。
澳大利亚气候干燥,即使到了有雨的初夏仍然干燥无比。
租的SUV被灰尘蒙的蓬头垢面,早该冲洗了,但镇上的法规不允许用自家水冲刷必须到专门的节水洗车店,洗车店在哪?好在每天只是公寓到飞行俱乐部之间,没有异性约会,将就着吧。
小镇的居民喜欢养花,正是玫瑰花怒放的季节,各种品种的玫瑰花从宅院浅篱探头摇曳,醉人的花香;还有果实压弯枝头的杏树、透黄的杏子掉满草地、饱满汁水的紫色李子;叫不出名的树身披蓝色穗……留心就会发现,给水是微灌系统,为了防止有限水分蒸发,土壤均被一层碎树皮屑覆盖。节约用水既是法律要求也是国民意识。
澳大利亚是一块缺水的陆地,生态环境因水资源不足而十分脆弱。随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环境争水的现象日趋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变得更为突出。澳大利亚的水资源本来由各州分别管理。每个州的水权形式和水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都通过立法来管理其区域内的水资源,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水资源和水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水权的界定、分配、转让、调整等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由于情况不同,各州在对水资源提取利用时很难相互协调,往往过度用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和破坏。鉴于此,澳政府于1995年颁布了《水分配与水权———实施水权的国家框架》,明确了“环境是合法用水户”。
协议规定,允许进行地表水和有条件的地下水交易,即拥有水权的用户可以把自身在生产过程中节约下来的水以商品形式卖给需求者。目前,各州和地区在农牧业用水方面的交易比较活跃,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在水资源交易中,政府也是积极的参与者。2004年,政府出资5亿澳元从国家东南部的墨累河流域的水权拥有者手中购买5000亿升水。政府把这5000亿升水保留在墨累河流域,以维护其生态环境。 水交易市场机制是一个有力的经济杠杆。澳大利亚政府用这一杠杆来调控全国对水资源的提取和利用,引导和刺激各行各业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中国的水资源现状如何呢?07年,北京朋友深居简出,在做《水》记录片,调查的结论相当严峻,08年这部记录片在CCTV播出。朋友发短信告知播出时间,叮嘱一定要收看。片子这样开头: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而且由于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华北等人口聚集的地区,我们的人均水资源量甚至低于以色列、中东等地区;更何况到2020年中国的人口将接近15亿、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正以世界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悄悄开始。
置身澳大利亚小镇的花园丛中不免感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能持续下去了!